——由两个“品牌”之死事件想到的…… 文/李玉萍 “在中国能成为一个品牌似乎并不是为难之事。第一、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第二、利用名人代言、第三、便是借事件炒做”,一
农家乐上见到两个滑稽的卡通形象、太太口服液也不断地随节日推出广告……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无法“热闹”保健品市场、振奋人的精神。巨能钙,虽然并未登上保健品的颠峰,但其稳健的营销作风也算是保健品行业的一面旗子,是这个行业为数不多的案例。即使在钙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巨能钙在河南市场的月销售额却仍能保持在80万左右的业绩。新闻暴光后,巨能钙产品下架率达到了81.2%,各地的销售接近为零。虽然,巨能高层也曾当着媒体的面大吃巨能钙,卫生部最后也发出通告声称其过氧化氢含量在安全范围内。事件后20天,巨能公司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达到了千万元以上。从数字看,巨能公司损失的千万元人民币,然而再一次被“杀人”声吓坏了的消费者需要花费多少钱才能从惊恐中苏醒过来,这恐怕才是一笔难以计算的数字。《京华时报》这样报道:巨能钙重新上架后“一盒也没有卖出去”,受此事影响,其它补钙类保健品也卖得不好。白塔寺药店负责人也表示,尽管巨能钙已重新上架,但几天来仍鲜有顾客问津。事件二:2004年,因为一个事件便将一世英明毁誉一旦的事情除巨能外,最为著名的恐怕要属著名主持人赵XX事件了。虽然,赵XX并非企业产品的品牌,但其正面的形象被尊为中国主持界的泰斗,曾是中国两代人的偶像。其在自传记中记载了成为优秀主持人的艰难历程,曾经给很多人鼓舞,然而却被一段网上广泛传播的录音,评为“2004年十大丑闻榜首”。赵的事件,与其说是其的“不幸”,其实更是中国亿万观众的不幸!同时也给更多的名人带来警示:个人品牌重要,要管好自己的“裤子”。 &n
农家院bsp; 品牌到底谁做主扼腕也罢,怒其不争也罢,斯人已逝,后人要做的只是从中汲取更多的教训。俗语:“自己的孩子自己爱。”难道,品牌对于巨能来说、对于赵XX来说,不是自家的孩子吗?这里就涉及到品牌“归属权”的问题:虽然,可口可乐的老板曾经说过只要我的品牌存在,就算工厂烧完了,企业也会争着贷款。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可口可乐公司决定开发新型可乐,并且历时3年,耗资400万美元,对近20万消费者进行测试后,决定上市新口味产品时,却遭到了激烈的抗议——上市4小时就接到650个抗议电话。一个月后,每天接到的批评电话多达5000个,而且更有雪片般飞来的抗议信件。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开辟83条热 线,雇佣了更多的公关人员来处理这些抱怨与批评。很多顾客称可口可乐是美国的象征、是美国人的的老朋友。如果要改变的话,宁愿改喝茶水,而永不再买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在西雅图,一群忠诚于传统可口可乐的人 们组成了"美国老可乐饮者"组织,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抵制 "新可乐"的运动。他们举行抗议新可乐的集会,宣称:如果可口可乐公司不按老配方生产,将正式提出控告。许多人开始寻找已停产的传统可口可乐,因而这些"老可乐"的价格一涨再涨。可口可乐的“口味”事件,使人不得不去深思的一个问题,就是“品牌到底是谁的?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历年来都位居榜首,正如消费者所言:可口可乐所代表的已经不是一个产品,更是一种美国文化的象征。 因而,当可口可乐公司从竞争的角度出发,想通过口感的改变击败竞争对手时,才会引起如此的震荡。
天津旅游; 上述失败案例告戒我们: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旦成为品牌后,其真正的“归属权”是消费者、“拥趸”。企业或个人只是品牌的“经营者”,因而行为应慎之又慎,不可因小失大。当企业只是品牌的“经营”者时 国际现代品牌理论特别重视和强调:品牌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概念,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品牌。品牌的价值体现在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之中。品牌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可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带来利益。这些理论都一再强调消费者对品牌的重要性——没有消费者的认同就不存在品牌。谈到公司治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两权的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同样,笔者认为:当产品经过知名商标阶段上升为“品牌”时,企业的“所有者意识”也应与“经营者意识”分离,企业变为“品牌的经营者”,而将“所有权”让渡给消费者(见图)。对于无论是品牌的意识、品牌管理经验都不足的中国,需要培育“国际化品牌”,更需要强化品牌“经营者”的心态。1、唯“消费者”为尊,以行为报答之。 “端老板的碗服老板的管”。当企业将自己变成品牌“经营”者,便会考虑自己的所为是否让自己的“老板”开心。第一:尽职尽忠。做老板最喜欢对自己效忠的下属。当企业拥有这样的心态时,便不会“唯利润”论。TCL曾经以镶嵌宝石的手机稳居销量总排行的第三,其曾经是国产手机的代表。我们为TCL大胆的设想、以及万明坚敢于与洋品牌手机叫板的勇气欢呼,然而当TCL用
北京旅游惯用的中国低价策略,一堆堆TCL手机犹如堆积的垃圾时,“老板”终于失望了。随着“手机狂人”万明坚的黯然离去,TCL国产手机这个牌子也成了消费者心目中永远的痛。第二:“老板”开心便是我们的喜悦。职场上,除了尽职尽忠,还要学会讨老板的喜悦。反观我们国内企业,墙上写的,口头上说的都是“客户是上帝”,而正如余世维谈到企业文化时所说的都是“做秀”。巨能钙被暴光产品中含有“过氧化氢”时,其高层声称是安全的,并且当众大吃巨能钙,简直就是蹩脚的“模仿秀”!有人斥责媒体的无聊,有人悲叹巨能的危机公关能力,但无论多少的手段技巧,笔者还要将其归为心态问题。经营中没有哪个企业没有遇到过危机,而且越是知名的品牌,越是国际化的品牌,可能遇到的风险就越大,正所谓“枪打出头鸟”。然而,无论是可口可乐,麦当老还是IBM,事件过后仍然让消费者坦然宽容,并且是“我就喜欢!”。为什么?这就在于他们真正从点滴中做到“唯‘消费者’为尊,以行为报答之”。2、可以避免“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笔者曾经将国内的品牌死法归纳为:“肆意灌水死”(品牌延伸)、“海市蜃楼死”(没有销量的品牌工程)、“废气熏死”(广告轰炸)、“郁闷孤独死”(没有消费者的回应)四大死法。其中,由于品牌盲目延伸可能带来的危害,企业是心知肚明,但“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还是在不断上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雕”牌洗衣粉凭着优异的品质和一句“只选对的,不买贵的”广告语风行国内洁物类日化市场,“大众的、平民化产品路线”在目标消费群心目中根深蒂固,“雕”牌已成为大众消费人群的第一洁物类品牌。而当纳爱斯推出“雕”牌牙膏,企图以“雕”
拓展训练牌的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带动新的产品增长点,这一拙劣的品牌延伸再一次让消费者感受了“洗衣粉“在口的滋味。3、“品牌托管”——专业化管理品牌资产。品牌是消费者的综合感受,始终如一地传递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管理的精髓。然而,我们国内很多企业却表现得非常地随意——唯我喜好、任意“强奸”。如某大型企业在二年间更换了3位老总,于是广告创意,品牌核心价值也改了三次。不同的广告诉求,搞得消费者一脸茫然——上次说提高免疫力,这次又说美容,最后又说对肠胃好。到底是什么??当企业以“经营者”意识经营品牌,其所扮演的实际是“品牌托管”角色:第一、要维护所有者利益;第二、规范品牌管理。第三、不断提高品牌资产;第四、维护品牌形象。那么,上面所提到的某大型企业对品牌的随意行为就可能有所不同:这个广告您听明白了吗?这个用途您用得上吗?这个价格您可以接受吗?“成也消费者、败也消费者”。当我们惋惜自己的国人缺少民族正义感——不买国货时,让我们听听消费者怎么说:“想我们买东西,企业给我们一点尊重和安全吧!”可笑又可悲的呼声,竟然反射了中国品牌的凄惨现状。中国品牌之路还远,除了鼓励、掌声之外,我们还需要反省、批评。李玉萍,品牌营销管理专家,普大企业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内多家企业营销及公关顾问;国内二十余家知名网站特聘专家、专栏作家,国内多家期刊特约撰稿人;中国CME签约讲师、国内某知名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官方品牌认证机构客座教授;深圳、上海、北京等多家咨询公司特聘讲师。李玉萍曾任职国内大型民企及上市公司市场总监、营销总监、销售副总等职,积累了丰富品牌策划、管理经验、全国市场推广
蓟县旅游以及管理经验。
蓟县农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