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11  评论-26  文章-8  trackbacks-0
“半成品加工”是从工业半成品加工借用的词汇,该教学法核心为师生提供一些“待完成的教学模具作品”,旨在提供一种真实的问题解决环境。半成品,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信息技术教学成果(成品)的一种技术“留白”,补充这些留白就是进行“再加工”,在形成“成品”中开展教与学,从而体现出技术点的功能与意义,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以信息需求为线索开展信息技术课。

  利用“半成品加工”教学法,无论是讲授还是练习,既不破坏整体作品的真实性、丰富性,又简化了整体策划、从头制作的过程,对学生自我作品的进度差异问题和软件技术的系统性问题都进行了较好的回避。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需求的内涵和技术操作要点,提高了课堂讲授、概念理解和实践练习的效率,优化了学习情景与训练环境。

  半成品加工教学法的适用范围为:

  第一,适用教师针对信息需求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开展教学,优化技术的支撑作用。

  第二,适用学生迅速地配合教学进度,容易地为自主实践储备必要的方法与技术。

  第三,适用技术点学习测试和过程评价,突出技能点的落实。注意,访方法不适用对学生终结性(作品)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通过真实地作品制作完成

  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关于幻灯片的操作中,由于各课时之间的内容的连续性,每一课都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来完成新技术的学习。但在课堂上,总会有学生不能非常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时,如果在上新的内容时,一定要让这部分同学先补完旧的知识后再来练习新的内容,其结果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好在,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往往是需要什么技术就用什么技术,技术不再具有系统性,是零散且跳跃的。因此在教学第六课《全方位的我》时,我将内容改成了《夸夸我的同学》。与教材相比作了如下两个改动。

  第一个改动是,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半成品的幻灯片。由于这一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原来的作品上,添加第二、第三张幻灯片,而上一课有部分学生没有保存好自己的作品,这样一来,现在有了这个半成品,大家的起点就一样了。

  第二个改动是,将原来以全面介绍自己改为介绍自己的同学。由于主要是练习多张幻灯片的操作,而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多个方面时,往往会感到没有什么内容,而经过这一改动后,解决了幻灯片的内容问题,可以让学生比较专注于幻灯片的制作,同样,也可以起到了解他人,并从他人的作品中了解自己的目的。

  半成品加工策略的运用,有助地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其具体的运用效果,还有待检验。

posted on 2008-04-28 10:00 dragon 阅读(193)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