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伞出门吃饭,而这样的细雨,打了伞也会飘飘摇摇扑面而来。我随口说:
“沾衣欲湿杏花雨。”脑海里想着,是那吹面不寒杨柳风。
边上人问:
“什么?”
我微笑。
而这样寒冷天气,算不得杏花雨,而有些凄风苦雨味道了。
冬日的雨,确是最让人厌恼的。

回来随手打开泡泡的blog,写的很温暖。
有人问我,为何大多数女孩都有闺蜜,而你却没有?
我答不上来。我该算得是很好相处的人,而却从小就是有一点距离感的孩子。
隔着距离的淡淡的联络,最让我觉得舒适。
我喜欢一个人逛街,在安静或嘈杂背景下一个人看书,觉得自在。
前些年,都是日复一日一个人在校园穿行。久了,脸上便会带一些漠然神色。
这样的距离感,会让不熟悉的人觉得生分。
而最近,有几个人对我说:
“你知道你给人第一印象是什么么?你总是微笑,有很好亲和力,让人没有防备。”
于是我报以微笑。
人往往是矛盾的。
 没有闺蜜,我不觉缺憾。
还有泡泡他们,我很知足。

泡泡说:可那个能读懂我眼神背后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女孩应该不是在眼前。
这样的要求呵,我总觉得太高。
这是对知己的要求,而不是红颜。
当然,还是祝愿泡泡早日找到他的Miss Right。^_^


 

posted @ 2006-12-08 13:10 一颗苹果的天涯 阅读(204) | 评论 (1)编辑 收藏
 

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半出门,搭车到青年路站,等候七点的单位班车。
结果,班车机油泄漏。师傅让我们自己搭车走。于是挤上536,站了一个多小时,到单位,迟到一刻钟。

下午,因为下周有合唱比赛,练习唱歌,练到5:40。单位班车已经发走,于是仍旧挤536。
几乎贫无立锥之地,而道路如高血脂病人的血管,一路停停走走,期间听司机与乘客吵嘴2次。
不堪的状况简直让我觉得人生无望。
想起早晨一同上班的一位同事说:
“也不长,我也就再跑30年就不用跑了。”
30年。。。。。。的确也不是太长,等到回头,历历在目,也不过仿佛昨天。

好不容易到了汉口,畅通了一些。过利济路,闻到刺鼻焦糊味。后面的乘客喊:
“师傅,着火了。”
师傅大概心情不畅,不作搭理,继续开了一会儿,然后严重超负荷的公车终于歇菜,屁股冒着浓烟停在路旁。

下车,打车,花费十二块。七点二十终于到家。

在路上。
我们永远在路上。

posted @ 2006-12-01 20:07 一颗苹果的天涯 阅读(126) | 评论 (4)编辑 收藏
 

今日收到生平第一封结婚请柬,是k大的同宿舍mm。
1月份她便将与副教授夫君远赴美国,所以赶着办完。
拿着粉色信封红色请柬,信封口盖着刻有两人名字以及“我们结婚啦”字样的印章,觉得有颇多感慨,却又无从说起。
还有我的本科室友们,许久不曾联系,不知现今都怎样了。
此去经年。

阴雨绵绵天气。
一派惘然。
不复多言,此去经年,各自珍重。

posted @ 2006-11-23 21:52 一颗苹果的天涯 阅读(167) | 评论 (5)编辑 收藏
 

据说第一印象十分重要。
今日我穿了藏青色风衣,里面是同色V领毛衣,再里面是浅蓝竖条纹衬衣,牛仔裤,款式严谨的黑色平跟皮鞋。整个一刻苦求实励志创新的女科学工作者形象。

早上八点出门,快步走到车站,历时十分钟。车站拥挤,始发站却迟迟不见公车身影。问工作人员隔几分钟一班?答:不晓得!

等罢。等了一刻钟,公车终于在望眼欲穿中款款行来。一大群貌似刚下火车的大包小包的人们挤上前去,我也被人群推挤不得动弹。昨日刚擦的皮鞋怕要遭殃。我挤退出人群。任他们先上车,最后一个上去。没有位子也罢。超叔教导我:在武汉坐公车不能斯文。我说不是斯文,是功力太浅,挤不过。

武汉公车的速度威猛早有耳闻。以前搭公车太少,也没有察觉。今日方才领略。公车轰轰作响如火如荼地一路前行,驶过长江大桥。隔着车窗望去,是欲雨阴天,水天一片昏黄,远处贴着几幅轮船剪影。在车内滞留一小时十分钟,终于到站。

去人事处,处长很模棱两可地说了一通,想必太极练的不错。听罢,总结出重点:女生要进我们单位是很困难地,但是既然领导点头,给你先办理是可以地。
他嘱我办理相关手续,最后又提醒如何处理最为方便,嗯,还算不错。微笑告辞。

提起太极,忽而想起本科时候,学校要求全校同习。一学期的太极课去了两次。最后在临考试的头一天晚上,在宿舍照猫画虎画了两遍,第二天磨刀霍霍就上考场。然后老师很慷慨地给了80。而在相隔六年之后我才发现太极之博大精深,才明白校领导的高瞻远瞩。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posted @ 2006-11-16 16:24 一颗苹果的天涯 阅读(98) | 评论 (4)编辑 收藏
 
所有逝去与未得,皆是美好。
所有手中紧握,皆是缺憾。
所以我们永不得圆满。
得失之间,已是“白首搔更短”的岁月。

冷雨敲窗,更短漏残。
今年的冬天来迟姗姗。
四季之中,我最不喜冬季。
江南的冬日湿冷,在没有暖气的房子里,常常手脚冰凉。
幸好还有电热毯,幸好还有暖气。
科技多么令人愉悦。而明日起,我便要投身伟大的科技大军之列了。
造化弄人,呵呵。

陆游的词,最爱两首: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生谁料?谁人能料!

另一首,便是题于沈园墙上: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很喜欢越剧《陆游与唐婉》,茅威涛饰陆游,扮相清俊。他在园中独唱:花易落,人易醉,山河残缺难忘怀……往事如烟不可追……

陆游这一生,便是这两首词了罢。

不知你我一生,将需几首?





posted @ 2006-11-15 22:20 一颗苹果的天涯 阅读(103) | 评论 (5)编辑 收藏
 

我在听费玉清:悠悠时光流转,再没有青春能换沧桑,默默擦肩而去,夜已阑珊……
我在看老照片,意气风发背着相机走天涯,川北甘南青海新疆……
我在看一位初恋女孩片语只言,当年我也必定写过如许甜蜜忧愁……

我突然觉得痛,胃痛。空洞的胃收缩翻腾,柔肠百结抑或肝肠寸断?尚不至于,我只是觉得疼。
那些纯真,心动,惊叹,紧张,以及最最细微感受;那些年青脸上期待憧憬神色;那些阳光下脸上金黄柔软绒毛;那些草地上洒落粉红樱花瓣;那些秋日梧桐道斑驳剪影;那些坐在单车后啃着鸡翅欢愉;那些自习室k书日夜;那些夜晚路过花园惊起鸳鸯一对对的热闹……

那个老男人还在唱:
纷纷红尘扰扰,岁月用风霜把泪深藏
茫茫天涯走遍,寂寞心酸

人生如萍聚散无常,何须朝朝暮暮盼望
燕子回时愿别来无恙……


我把电脑文件删除,清空,明知是徒劳。
我去洗手间,对着镜子,微笑,露出六颗牙齿,我看见镜片背后,眼角细微干纹。
我在生活的泥潭里泥足深陷不可自拔。
我们终将无处可逃。
而疼痛如影随形。。。。。。



posted @ 2006-11-12 21:28 一颗苹果的天涯 阅读(173) | 评论 (4)编辑 收藏
 
晚上,看中央台“圆梦行动”特别节目。

我想我是需要这样的节目的。在都市的丛林里,已渐渐麻木迷失方向。

我从来不知道,2006年,还有大山深处的孩子,没有电灯,在一盏灯火如豆的所谓“电石灯”下刻苦读书;
我也不知道,有这样的约定:弟兄俩,谁考分更高,就让谁上学……

我第一次认识那个养了39个孩子却无法出钱为自己孙女治病的老铜匠;第一次认识顶着压力抚养了罪犯女儿的年轻干警;第一次认识每月不过几百退休金、腿脚不便却要资助孩子上学的大妈……
你看,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好人,多美好!
而我们总是有很多的理由:要买每季的新衣,要买换季的护肤品,要买房,要买车,要旅行……
钱,永远不够花。
我是月光女神她妈,财政常常赤字。

而从今天起,我想,每天存5块钱。
5块钱,它让我觉得自己的富有。
5块钱,它可以每天提醒我,你生活的空间,其实可以很博大。所以,你不必为眼前一点小事烦恼生气。
每天的5块钱,或许可以换来孩子一个明媚笑容……






posted @ 2006-11-06 21:36 一颗苹果的天涯 阅读(104) | 评论 (5)编辑 收藏
 

路过“工农兵纺织品店”的时候,一时兴起,折进去,挑了一块美丽的花布。大朵的橙色的粉色的花叶舒展,多漂亮啊!

回到家,把抱枕的旧外套脱下来,照着它的尺寸裁了,一针针缝起一个新外套。兴冲冲翻转到正面,以为大功告成,却发现拉锁缝错了!!第一次缝拉锁啊,惨遭失败。于是拆了重新缝。

现在抱枕正躺在我的床上,花枝招展,妩媚动人。可惜相机不在手边,改天拍一张传上来,哈哈。

原来快乐这么简单,只需要给你的旧抱枕,换一个新外套。


我的新抱枕:

o_IMG_0892.jpg




posted @ 2006-11-03 22:11 一颗苹果的天涯 阅读(103) | 评论 (4)编辑 收藏
 
我坐在阳台看书,秋阳煦煦。室内清寂,佐一杯清茶。恍然间觉得这真是一生之中难得好光景。又有多少时日,你能坐在暖阳之下,捧一册心爱闲书,细细品读?此时此刻,便觉心满意足。虽许多烦恼之事在侧,然不去思索计较。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便偷得浮生半日闲。人说我是洒脱之人,实则尽量不去思考,也不多言。难得糊涂,最是开怀。

昨日去买书,先去了武胜路新华书店。原以为赶上易中天签名售书,记错了时间,却是今日上午。我不是他的崇拜者,不过恰逢机会一睹风采也觉得有趣。后来去图书城,买了许多书籍。梁实秋、沈从文、张爱玲、钱中书、季羡林……可惜没找到董桥。

其实这些书我都读过,然而好书,占为己有方觉称怀。

如今一册在手,是梁实秋《雅舍谈吃》。我对文人谈吃小品颇有兴趣,譬如唐鲁孙《中国吃》系列。文人笔下,美食美文,相得益彰,却比临席大嚼更有一番风味。

适才读到一篇,谈丸子。炸丸子,熘丸子,汆丸子……又及湖北蓑衣丸子,是用丸子裹上糯米,上屉蒸。
梁先生说:
“不我知道为什么湖北人特喜糯米,豆皮要包糯米,烧卖也要包糯米,丸子也要裹上糯米。我私人以为除了粽子汤团跟八宝饭之外,糯米派不上什么用场。”
不觉莞尓。

梁先生此言不虚,我也觉得湖北人最喜糯米,我叫的上名字的小食,几乎全是糯米所制:豆皮、烧梅、酥饺、欢喜坨、梅花蒸糕、糯米鸡、面窝……

前几日路过五方斋,说这里的汤圆最为有名。走近去,果然见大匾上书:汤圆大王。店里环境欠佳,这也是武汉小食馆通病,不过便宜倒是真的。要了一份汤圆,2块钱6枚。大锅沸水煮着,顷刻端上来。用汤匙舀起,轻轻吹气,轻咬入口。糯米洁白细嫩,黑芝麻馅透着猪油润泽以及桂花清香,确实还是不错的。

食物,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可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静下心来,细细品尝,别有真味。
便如此刻,一册闲书,一杯清茶,一缕暖阳,便是难得好光景。






posted @ 2006-10-29 12:52 一颗苹果的天涯 阅读(129) | 评论 (4)编辑 收藏
 
晚上我去武昌的江滩,武昌的江滩不及汉口的恢宏大气。然而一样的热闹鼓噪。有人在唱歌,又有吹萨克斯。层层围观。

乐人们在舞台上咿呀,唱着别人的故事过着自己的人生。我们在观与被观之间,脂粉褪尽,留一张素白的脸。

江风起,颇有寒意,毕竟是秋天,我紧一紧衣领。对岸汉阳灯火明灭。江水湍急,渡口的船都停住了。不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然而是寂寞的。

我走过去,头顶是一桥。前两天有一名女子从桥上往下跳,结果砸中一名男子。她死了,他重伤。所以路过的时候我抬头看,桥上没有人,我应该不会被砸倒。

重回到车内,觉得温暖。路过户部巷,夜晚的户部巷寂寞幽深。再又路过胭脂路,胭脂路是卖布的。我喜欢这个名字,有脂粉香气。跟它卖的布很搭调。

路过首义园小吃街,灯火辉煌。我第一次踏进,买了梅花蒸糕吃。糕是六边形的,做的不错,洁白细腻,软糯适口,紧致不松散。中间夹一层红糖,面上撒几颗葡萄干抑或红枣。我想起超叔说他小时候,有卖蒸糕的路过,他就要5分钱,买一块吃。今日的蒸糕不知是否与20余年前一般清香。如今蒸糕卖到了1块5一枚,仿佛是一回头的时间,而白云千载,江水依然。黄鹤楼在历代的重修之后,以最巍峨的姿势挺立江边。

我睡得很晚,醒的很早。江城沉寂在薄雾之中。近处白杨树叶在伶仃的枝头微微摇摆。远处,高楼之上,是昏黄的太阳。
待会儿我会去“过早”。江城的过早习惯源远流长,早点种类丰富。
我会去吃几个重油烧梅,喝一碗蛋冲米酒。这里的烧梅,皮很薄,馅很软,只得轻轻一夹,糯米香菇便要争先恐后跑出来。我最爱它的软滑细腻。
至于更闻名的豆皮,一般的早点摊贩很难做出好滋味。我吃过最好的一家在户部巷,不过卖的比其他地方贵许多。
热干面,有名的有蔡林记,不过近年似乎水平日下。我吃过网上大家评价最高的一家,很脏很小的店铺,但是前面排了长队。面比一般的粗,很筋到,味道似乎的确好一点。然而我始终无法理解武汉人对热干面的热爱。不过这一家边上卖面窝的,面窝的确炸的很好。中圈香脆,外圈表皮酥松内里软糯。
其他的种类,糊米酒,宽粉细粉,酥饺,藕圆,欢喜坨……还有许多我不知名称的。

便记到这里吧,如果有空,还是值得一来。
早起在热闹的遍布江城的“民生甜食馆”过个早,然后去看看浩淼东湖,晚上可以去江滩吹吹风。





posted @ 2006-10-27 09:06 一颗苹果的天涯 阅读(100) | 评论 (5)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36页: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