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的是理财,不是赚钱。
尽管我的博客的名字是学会理财,但是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理财和赚钱的概念没有彻底分清楚,除了本身在词汇上所带的感情色彩外。
2007年,看着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股市,理财在我的词典里面相当于资产的膨胀,同时伴随着欲望的膨胀——尽管有时我们很不愿意去承认这一点,都称自己为理性投资者。资产膨胀,说俗了,就是赚钱。
步入2008,眼看着CPI高企,但是却找不到任何的办法让自己的财产增值的速度,能够超过CPI。在中国的首都,首次深切感觉到物价飞涨对生活带来的影响——租房价格在涨,吃饭价格在涨,端午节为了吃个正宗的广式咸蛋黄咸肉粽子,居然付出了8块钱,这在两年前简直不可思议。而那飞涨的商品房价更是可望而不可及。手中的资产,即使存在银行里面,其实也是在不断缩水,购买力的下降。这种环境下,已经不是说谁赚钱,赚多少的问题,而是怎样保住自己手上的资产。
而捍卫资产的唯一途径,就是理财了,这就给理财带来了赚钱之外的一层新的含义。赚的钱再多,不过是一个货币符号而已,而这个货币符号代表的实质意义,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少的。这是通货膨胀。我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战胜它,于是只能把它放到一个更长的期限当中,有时战胜了,有时差一点,但整体来说还是能够打个半斤八两,胜利时告诫自己不要沾沾自喜,失败时不能气馁,甚至说老子等回本就退出不玩,这才是长期理财的真谛。
我们没有办法通过理财成为富翁,但是,我们应该通过理财来捍卫我们作为平凡人抵御物价波动,保证生活质量的权利。
目前是熊市阶段,理财是否应该继续,我觉得是要的,不然就被CPI拉开更大差距了。至于采用什么方式,还是按照牛市那套思路,做相应的资产配置,寻找凸显的投资机会。目前我主要关注在可分离债和封闭式基金上。两者在债市和股市上都分别有各自的风险,但是都有共同的特征,即有折价收益。现在5-6年的分离债和封基,都有约30%的折价,如果能够持有到期,单是折价这部分的收益率将是30/70=42.9%,复利年化收益大概有7%,这个是保底收益。封基还附带一个股票市场本身的系统风险。于是假如用十万元做投资买封基,其实相当于用了买了十万元的分离债(保底收益),加上用这十万元做的股票投资收益。本来需要二十万资金才可以做的投资组合,只需要十万就可以做了,难怪大机构理财倾向采用封基的方式而无视前两年火红火红的开基了。
那分离债是不是就没必要配置,都配封基得了?我觉得也不是,这还涉及到一个资金流动性问题,最终还是需要做一个多级的资金缓冲池,这方面的内容有点多,就留到下次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