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这是王国维大师对辛弃疾【木兰花慢】一词的精辟词评。
这种神悟体现在他写这首词应该是带有一种强烈的疑问,而对“月亮‘将旦’之时到哪里去了”这种疑问是前无古人的。
举个不很准确的例子,一个三岁的小孩会很自然的问起他是从哪里来的?当然以他的理解能力是不可能得到这个问题的真实答案,但他能提出这种疑问,我们可以认为他是处于一种探索、求知的状态。
我以为,稼秆的这首词就表现了这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哪怕他永远也得不到答案-----关键在于----这种精神整个古代从文学家而言再没有第二人了,包括他本人也只是说说而已。
以下是原词。
辛弃疾【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posted on 2005-11-29 13:34
曲洋 阅读(355)
评论(0) 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