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我愛著孤獨,以為自己不會迷路,以為自己跟自己,再不用誰照顧! 時間是個無賴 讓我太遲 讓你太快

      在《青春啊青春》中提到过一部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值得多感叹几句。
但我说得太不好了,只好转贴一个了:来自: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200883.shtml
非常感谢这位永远不会谋面的朋友。


         当它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呵呵,这句话很老土,但却能够准确反映我当时的心情。“它”是一套电视连续剧VCD碟片——《大西洋底来的人》。它默默地摆放在一家书店的音像专柜上。和周围张扬华丽的时尚剧集相比,它那朴质的画面,灰暗的色调,极象一位韶华已逝的老妇人。不过,对于三十岁左右那代城市人来说,它永远能引起类似初恋的感觉:对科幻、对未来、对小屋陋巷外的广阔天地。
    
  碟片的包装盒上印着一句宣传文字——“万人空巷的收视效果”。“万人空巷”!相信当年的见证人都认同这个评价吧。汉语里没有词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当年它热播情景了。
    
  在已显残破的记忆里,它播出于一九七七年暑假。这本身就是科幻般的奇迹。在那之前两三年,国人耳畔还回荡着“梁效”们声嘶力竭的批判文章;之前六年,才请“头号帝国主义”的总统访问。突然间便与世界接轨,播放一部来自那个国度的优秀科幻片。你从现在开始掉过头去,回想两三年前,六七年前,周围的世界有没有这么大变化?说实话,我十分感谢当时拍板引进这套电视剧的领导。不知他是谁,不管他是谁,我都表示由衷地感谢。
    
  那时,中国人刚进入电视时代。就是在成都市中心城区,还只能几家人看一台九寸黑白电视。里圈是孩子,外圈是大人。印象里当时只能看到中央电视台,还有成都电视台。而央视也只有一个频道,每晚只播到十点。这么少的时间里,《大西洋底来的人》竟然每周一集,陪伴中国观众接近半年时光,让他们初步领略电视文化的快感。它能吸引的眼球可想而知。
    
  有两件小事可以补充说明当时的盛况。一是剧集播出后,麦克.哈里斯戴着的“蛤蟆镜”成为热销货。以当时中美之间近乎于零的贸易关系,还有十分严肃的报纸来讲,那不大可能是商家在炒作。而是观众发自内心地喜爱。二是如果在那时,你路过一所学校门口,你很容易就会看到一群小男孩,双腿并拢,双手紧贴双胯,上下扭动不停。那是剧中男主人公招牌式的“海豚游姿”。
    
  如今,我们能够在二十多寸的纯平彩电上观看这部剧集,感觉自然不同。与后来的华丽大片相比,《大西洋底来的人》非常朴质。由模拟信号转化的图像效果较差,甚至有些模糊不清。除了糖堆般的“海鲸号“外,剧里没有什么“高科技”的影子。稍有一些特技,也无非是靠简单模型、镜头设置、画面剪接形成效果。淡出淡入的场景剪辑,很有几分原始感。人物穿着打扮按今天的标准来说更是相当老土。影片主要背景是一所“海洋研究院”,它座落在某个海滨小城上。所以你更看不到时下好莱坞影片拍烂的,彰显财富与奢华的曼哈顿群楼。甚至,配音也只用了电子琴。根本没有如今所谓“震憾”的效果。
    
  但它仍然拥有全方位的魅力。它是一部“干净”的科幻片:没有色情,极少暴力。男女主人公潇洒漂亮,彼此关心,经常相伴出生入死,分别搭救过对方性命N次之多。但从头到尾竟然接吻都没有一次。这在今天的影视片里不可想象。偶尔有一些简单打斗,也都是为了剧情需要,点到为止,绝不多占篇幅。全片二十一集,十几个小时,竟然只有五处接吻,只有一处情节必须,非拍不可的准床上戏:男角在床上,女角站在一边,采用“过去完成式”,。更没有一处流出鲜血的镜头。要在今天,把这两类镜头除去,编导就不知怎么搞一部戏了。如果你们家有上小学的孩子,你可以放心地让他看这套影片,而不用给DVD加密码。
    
  自从踏入科幻界以来,许多人都对我说,你要在科幻里加点武打,加点三角恋爱,这样才能吸引人。其实他们根本不懂科幻的魅力从何而来。好奇心!探索欲!那就是优秀科幻作品要给予满足的最大需要。“你知道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这句台词申明了片子的主题。在体现科幻艺术核心魅力方面,这套干干净净的科幻连续剧堪称范本。
    
  朴素归朴素,《大西洋底来的人》就其主题而言,到今天也不过时。在中国,它一直被视为宣传科学的作品,其实它很有“后现代”的风格。影片中,图谋毁灭人类,去建造“理想世界”的疯子就不止一个。在当时只懂得阶级斗争的国人眼前,这类角色堪称石破天惊。影片中虽然处处都有准确的科学术语,逼真的科研细节,但更为深入的,则是担忧人类凭借科学技术进行无限扩张。“你想吃一块牛肉,就要杀一头牛;你想要一根牙签,就要砍一颗树”。对于当时只能按“定量”吃饭,渴望“征服大自然”的贫寒国人来说,米勒这段台词很难被理解。但如果今天再听到,感受绝对不同。片中不少情节都是讲研究院的科学家如何设法避免掠夺式开发。而麦克.哈里斯生长在大海,“海是我的家”,与自然环境“天人合一”。我们经常看到他与海洋生物们窃窃私语,甚至在危险关头请它们来帮忙。
    
  《大西洋底来的人》摄制于冷战高峰时期。但在整个二十一集中,只有一处提及苏联,并且还是请苏联人帮忙。麦克.哈里斯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和他谈谈”。而他“谈”的对象,包括同事、路人、敌人、外星人、机器人、海洋生物……五花八门。沟通、理解、与人为善,既是麦克的性格,也是片子的主题。甚至,当有人要置他于死地时,只要能够逃生,他从不报复对方。这种没有烟火气的性格,对于刚刚松驰了“阶级斗争这根弦”的国人来说,是一副很好的清醒剂。对于一部真正的科幻作品来说,它要关心的是科学,而科学属于全人类。在这个大主题面前,人类社会中的种种争斗都显得渺小与狭隘。
    
  没有“麦克.哈里斯”,没有一群出色的演员,《大西洋底来的人》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麦克.哈里斯是个“鱼人”,来历不明,潜能无穷。神秘感和力量感都是他的魅力。但他另有一处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天真无邪。他初入人类社会,什么都不知道。他的疑问包括:人为什么要流泪?为什么有隐私?怎么能够知道一个人在撒谎?钱是什么?电话机里为什么有声音?快餐店为什么要开许多家?等等。甚至到了最后,仍然不知道推销商为什么白送他东西,接吻是怎么一回事。用片中嘉年华会一个女演员的话就是,你长着一张完全无邪的脸。
    
  当然,麦克不断地学习,成熟。开始,观众除了担心他被长时间困在陆地上,就是担心他被人欺骗。到后来,他已经能够骗倒骗子,和阴谋家斗心机,成为海鲸号事实上的船长。而且,更经常拿同事们开涮。但那份天真无邪始终未变。与麦克一样,当时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小观众们也同样天真无邪,很容易把自己代入麦克的视野,用孩子般的纯真观察成人世界。虽然和大千世界相比,成人并不比孩子多懂多少。但人到了成年,总不免失去提问的习惯,而习惯于回答问题。所以,从头到尾不断提问的麦克,在当时仅八岁的笔者眼里,更象是一位大哥哥。
    
  而那位梳着马尾长辫,一身白大褂的伊丽莎白.;玛丽博士,甚至决定了笔者对女性的审美倾向。回顾二十几年来看过的科幻片,玛丽博士是极少几位标准的女性科学家形象。她不会象以后好莱坞科幻片中的女性科学家那样,浓妆艳抹、在镜头前骚首弄姿,一副明星架式。当她面对仪器时,那一双专注的眼睛,紧锁的双眉,能够让观众信服她确实在观察、在思考、她真得对科学很投入。
    
  《大西洋底来的人》拥有全方面的魅力,甚至包括音乐。虽然没有今天的音响技术,但感谢作曲者,他(他们)真得理解这个剧,将海的幽暗、深遂、神秘表现得淋漓尽致。许多年后,再听那熟悉的主题曲,仍然能勾起笔者无尽的遐思。
    
  就其命运而言,《大西洋底来的人》典型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在美国,它远不及另一套科幻电视剧——《星际旅行》热播。而那套牛仔风格的太空剧,也从未在中国观众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大西洋底来的人》绝不仅仅是一套科幻电视剧,更是一个时代降临的小小标志。它告诉人们,梦想自有其价值。它告诉当时的中国人,什么是科学、未来、世界!从那时起,中国和中国人在这条路上走到今天,从未回过头。

其它:

原名是 The man from atlantis,也就是“亚特兰蒂斯来的人”,亚特兰蒂斯是西方古传说中的大西国,后来据说沉入海底。西方人对于大西国的神秘感觉,可能和中国人对于蓬莱的感觉有些相似;
  
  飞盘在中国流行过一阵儿,是因为在这个电视剧里出现过;
  
  蛤蟆镜、不撕商标等时尚,来自此剧;
  
  麦克.哈里斯的英文名字是Mark Harris,而不是Mike,害得我十年前在网上找了好久才找到;
  
  麦克.哈里斯的演员叫Patrick Duffy,帕特里克.达菲,他在美国是个电视名人,但不是因为大西洋底来的人,而是后来拍的“达拉斯”一剧;
  
  在大西洋底来的人将要拍摄时,麦克是片场的一名油漆工人,偶然被导演看见,遂成为男主角;
  
  麦克身高1.88米;
  
  拍摄大西洋底来的人期间,麦克可以在水中屏气三分钟以上;
  
  第一集是电视电影,反响很不错,所以又拍了三集电视电影,然后影响逐渐变小,就改为连续剧了。一共有17集。美剧都是边拍边放,如果收视率太低就被取消,大西洋底来的人也不例外,后来的品质逐渐降低。但最后导致停拍的原因却是麦克的退出 --- 他靠此剧成了名,然后被拉走演“达拉斯”了;(我对麦克没意见,非常正常的选择)
  
  舒拔的演员是剧组里真正的明星;
  
  伊丽莎白.玛莉博士是加拿大女演员Belinda Montgomery,曾有人误传其还演过斯蒂尔传奇,这是错误的;
  
  大西洋底来的人是香港人翻译配音的,如“贾志伟”就是典型的港译,当初中央台播放的就是这个版本,不是大陆人配音的。现在流传的vcd版本就是当初那个版本;
  
  有一集里出现过一个巨人,从另一个世界追杀过来,那个巨人是贾巴尔演的。没错,就是NBA的那个贾巴尔。但似乎没有中国人注意到这点,那时候大家都不认识他;
  
  海鲸号(就是那个四个球形连起来的潜艇,很象从前的某种气球)是用模型拍的,其实际长度大概一米左右;
  
  在郭凯敏和吴玉华主演的一部国产片中(名字忘了),麦克被吴玉华提名为先进青年一类人物,后经群众教育,吴玉华说“我再也不选麦克了!”;
  
  此剧播出后,在中国曾流传过一些谣言,比如谣传此剧其实有100多集,但中国只引进了17集,我还记得当时有人信誓旦旦地跟我说“知道吗,后来伊丽莎白把麦克给杀了!因为嫉妒他。”我那时候听的一愣一愣的;
  
  大西洋底来的人在中国出过四本书,是根据剧情改编的小说,现在可以在网上找到。

posted on 2010-12-23 14:59 曲洋 阅读(199)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断章
<2010年12月>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相对无言,落花流水
不期而至,清风故人

留言簿(6)

随笔分类(43)

文章分类(92)

相册

最新随笔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