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并称, 是为道家之祖。虽同为道家, 庄子的哲学却自有特点。
老子处阴而攫阳, 所谓“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目标却指向“大直” 、“大巧” 、“大辩” ;可见, 老子精通智术或说阴谋之术, 表面文章的背后, 藏着的是二心, 其辩证法, 具有积极用世的效能。
庄子却不同, 他在哲学上, 对“一与多” 关系的处理, 是由“多” 转向“一”,万物归一, 主张“齐物”, 同老子“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的趋动方向恰恰相反。他反对给“浑沌” 凿窍的
故事, 就是拒绝“一生二……”的隐喻。
庄子也说“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与老子的“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看似相似, 实则不同, 庄子的指归在于“无己”、“无功”、“无名”, 是一种绝对的无功利的思想。
庄子的生平, 经历了平民、出仕、归隐三个阶段, 在最后的阶段, 庄子把他的思想化为实际, 与大自然打成一片, 做了一个隐士。
他的处世哲学是真正的出世, 归寂于天地的浑沌, 这是他的最高准则。
他因此对自己身后事也是这样履践的。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曾脱衣裸形于屋中, 有人讥笑他失礼, 他嘲笑道:“我以天地为栋宇, 屋室为裤子, 你们为何钻入我的裤裆中来呢?”反倒是人家不知羞耻, 真够夸张、够幽默的了。
其实刘伶是从庄子的话中套出来的。《庄子·列御寇》讲到:“庄子将死, 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 以月月为连璧, 星辰为珠玑, 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这段话清楚地表明, 庄子是推崇天葬的。这同儒家的厚葬主张唱反调。他接着针对弟子怕他死后被乌鸦和老鹰吃掉, 戏谑地说如果采取土葬, 他被蚂蚁吃掉, 那就等于从前者的嘴里夺来给后者的嘴里, 不是太偏袒了另一方吗?
庄子的丧葬观如此旷达, 他把死当作是重新化身天地、回归自然的方式。采取天葬的这一最自然、最省检的葬仪,在他看来, 不过是再一次体认“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信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