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刀的优势在于马上。骑兵冲击的时候,将弯刀平托,刀刃向前,借助马的速度推劈向敌人身体,由于弯刀有很好的曲度,接触敌人身体瞬间沿刀刃的曲面滑动。所以可以连续的接触敌人身体,切割力也就相应增加。而且在劈到坚硬的铠甲时也不易被震飞脱手。相对而言直脊刀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要达到弯刀的效果,直脊刀要用更大的力量才行。但是同样重量的直脊刀的长度要比弯刀长,所以作用距离要远。徒步格斗还是直脊刀有优势。弯刀的优势在于速度,骑兵不能丧失速度。而央视的《成吉思汗》中的镜头就很不符合现实。蒙古骑兵冲击时用的是弓箭,而非马刀。只有在敌人溃败混乱时,蒙古人才会抽出马刀,冲入敌阵,无情的砍杀已无斗志的敌军士兵。而且骑兵也不可能象电视镜头里那样,冲入敌阵就停滞不前,左右开弓的胡乱砍杀。而是从敌阵中往复穿过,所过之处犹如镰刀割稻草---砍倒一排!!总之-----速度就是一切,骑兵不能丧失速度。
蒙古骑兵有1/3重骑兵,2/3轻骑兵,轻骑兵主要的武器是弓箭,刀是自卫用的,1/3重骑兵虽然人数少却是蒙古赖以崛起的精华,比如在对王汗和乃蛮部的战争中都是以重骑兵利用混战发动决定性冲击取得胜利的,如果光凭射箭,老成人比谁都少,不让别人统一了就不错。蒙古重骑兵的主要武器是一种铁制标枪,长三米,可以投,一头是枪尖,尾部是一个小圆锤和一个刺,另外蒙古骑兵也用金人用的狼牙棒、蒲刀一类的武器。
马刀在火枪时代是骑兵的基本武器,虽然大部分国家保留了枪骑兵,比如英、法、俄二战还在用的波兰,不过使用卡宾枪、手枪和马刀却是更主要作战方式。
马刀的直与弯也在两说之间,汉代到唐代的刀都是直刃的,到宋代出现弯刀,不过汉唐都是骑兵为主,宋代却是步兵为主。中国和中东在古代刀是互相影响的,那时欧洲全是用剑,到了近代以后欧洲忽然全变成马刀了,剑的影子都没有了,巴顿就是以“发明”了直刃的“巴顿剑”而出的名,虽然他出名之后除了拿他的“巴顿剑”砍了一次本国的示 威者以外并没有再用他的“巴顿剑”去和纳粹单挑。
弯刀用法不像中原的朴刀或是日本刀(其实还是中国传过去的)那样重劈砍,而是用拖刀,好处在于就算碰到头盔护颈一类的东西也不会磕飞兵刃,可以划过去。借助骑兵的冲击力不是很费力的就可以把对方的头割下来,不像片子里那样乱砍,骑兵一旦在步兵方阵停下来就离死期不远了。想象一下一排排骑兵拖着弯刀几个来回,人头乱飞断肢遍地,这么拍央视他还敢放吗?
谈谈弯刀与直刀的问题。
关于直刃刀与弯刀的争论持续了几个世纪,直刀以微弱优势胜出。上世纪英、美、日骑兵均采用直刃刺击型马刀,它们是骑兵在被坦克取代之前的最后一型军用马刀。
弯刀实际上被世界多国的骑兵使用过很长时间。当敌人也是骑兵时,战马交错,它能发挥良好的攻击和防守性能,弧形刃的斩击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受害者即使不死,也可能丧失作战能力。和步兵对战时,弯曲的剑形可以保证骑兵在施以重击的同时剑柄不会从手中脱出。对跨坐在马上的战士来说,劈砍动作要比不自然的刺杀动作来的容易得多。
但是由于盔甲的发展,不少骑兵经常会被弯刀多次砍中脑袋依旧可以继续战斗。当刀刃深入敌人身体之后,也会在战马跃动的时候脱出主人的掌握。
直刀的优点在于,穿刺会给敌人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一击就可以使敌人的战斗力丧失。同时它可以刺中卧倒在地的步兵,战马不愿意践踏人体,执弯刀的骑兵需要冒着极大风险探身劈砍,直刀只需轻松一刺就能搞定。骑兵通过训练能够熟练地掌握针对骑兵地刺杀动作,准确的手腕动作可以拔出深入人体的剑刃,也可以让战马完成这一工作。突刺是很难被躲开的。
不过直刃战刀也有其不足,按照一个刀剑爱好者网站的一篇译文的说法:“用一只伸长的手臂控制40英寸的剑刃落点,还要把800磅战马的冲力以身为梁传递出去,可能发生的情况实在是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