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成人成才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是讲诚实,诚恳,诚实,诚恳是立德,立业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信”是讲信用,信任。
诚信乃立身之本,无信则不立。作为精神道德层面的东西,讲诚信,要靠自觉,要树立诚信的为人形象,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信是为人的基本要求,更是成人,成才的重要条件。诚信是人生的第一张名片。《准南子》曰: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将诚信教化延伸至社会的最基层,是中国古代的一贯做法。在乡里诚信教化中,早在先秦就设有“三老”,专掌教化。宋代,乡约成为乡里教化的重要形式,其核心内容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欲相交”、“患难相恤”。凡入约者各人进修,互相劝勉。明王守仁的《南赣乡约》要求入约者“讲信修睦,成为良善之民”。
《大学》曰:“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写诫子书是我国古代家庭诚信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如嵇康在《家诫》中叮咛儿子“守之无贰”,“坚执所守”,“慎言语”。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专讲诚信,通过“伯石让卿”、“王莽辞政”的典故告诉子孙“巧伪不如拙诚”之理,认为伯石、王莽“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他告诫子孙:“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据宋邵博《闻见后录》记载,司马光五六岁时偶得一核桃,不会剥壳而食。其姐欲助之,却始终不肯。后姐姐因事稍离,一婢女帮他去掉外壳。姐回来后问是谁去掉了外壳,司马光随口道:“吾自去。”其父司马池目睹了吃核桃的全过程,见子撒谎,乃厉声训道:“小子安得谩语?”并教导说:“诚,为人之本也,人当取信于人。”
看来从古代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便非常重视诚信,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的道德修养,社会的治安,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试问一个人连基本的诚信也没有,何以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人,怎么能托以重负为国家尽力呢?诚信与我们的做人,生活,成才,都密切联系。
重视诚信教化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之一,这一传统在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倡导诚实守信的今天,仍值得继承和发扬。
诚者,方能成也。
诚信,是一种价值观,它总是与一定人群的利益相联系, 与社会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它就是一种群体价值观。在社会的氛围,个体与整体互相影响。不仅是关系个人的做人,成才,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民族人才素质,上升到社会发展。如今的社会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诚信和我们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各种行业也纷纷建立了社会诚信机制和信誉制度。没有诚信的人将寸步难行,更谈不上发展与成才。信誉就财富!
如今已是新泽西州曼哈顿航运线的老板兼卡车运输公司的总裁阿瑟·因佩拉托雷回想他当年在经济惨淡时打工经历时说:“我在糖果店学到的关于信任的一课,它是我生意成功的关键。”
诚,成也!诚信才能成人,诚信才能成才。诚信才能成就人才,成就事业,成就国家,民族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