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外面办完事,已经过了午饭时间。饥肠辘辘,看见新亚大包,急忙冲进去点餐坐下。
等候时间里,看见一个漂亮的外国女孩子走进来,点了餐后在取餐区端了番茄炒蛋饭, 寻了个位置坐下,恰好在我斜对面几米外的座位。 一个年轻男子走了进来,他胸前挎了个土黄色的布包,像过去的售票员似的,挨着桌子走过来走过去。我看清楚了他是在“变像乞讨” –他向人们兜售餐巾纸,1元钱一包。我以前在地铁里碰见残疾人这样乞讨,会比较动恻隐之心,常常会不管需要不需要都买一包。我想他们毕竟为自己留了一点儿尊严,不是赤裸裸的在讨钱。
可是吃饭时碰见乞讨的,心里就觉得有些讨嫌:饭都没吃到嘴里呢,先弄得你倒了胃口了。我看了看餐厅的服务员,觉得他们应该走上去干预,劝离。餐厅应该保证用餐人的基本权利。可是服务员似乎毫不理会。 我心里有些不满餐厅了。也不满这个时候以这样方式乞讨的人。
这时这个卖餐巾纸的男人已经“售”到了外国女孩的桌前。开始时外国女孩摆摆手,看见男子坚持,就拉开手提袋, 取出钱夹,拿出一张5元的纸币, 递给男子。我等的饭还没有来,就专心看这个男子是不是诚实的找钱给漂亮的洋妞。他没有找钱,但是拿出一包纸巾递过来,洋妞又摆摆手。 男子道谢,继续挨座“卖”纸。
我心里想,如果到我跟前,这次要不要给?心理不满,就不想给了。不定还拿出什么骇人的手脚给我看呢,恐怕不吃饭都要饱了。结果在我前面那个座位,男子耽搁了很久,忽然听见前面用餐的男人说“出去!”, 卖纸讨钱的男子一扬手,似乎愤愤地说了句什么, 一脸“等着瞧”的神情,就讪讪的走出门去了。这时才听到里面的取餐区服务员对外面招待的说:赶他走啊。可是他已经自己走了。我很庆幸自己可以安静的用餐了。
我的饭终于来了。刚吃了几口饭,就有一个瘦高的老太太弯着腰,踮着脚,颤颤的走过来。她脸上身上都很干净,推着个简易的小推车,上面有个封着口的塑料袋子,她手里端着个小碟子,里面有个煎的荷包蛋,先向我右边座位探过身去。我开始以为她是用餐的,后来才明白她也是讨钱的。我觉得晦气,怎么吃个饭都吃不好,总是有人来打扰。
我以前听说过“讨钱发家致富”的故事,还有“丐帮”传闻。前者对我的教育在于他们可能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穷,可能比自己钱还要多很多,后者教育我可能他们是有组织的,我给了钱也落不到他们手上,他们要“上交”组织。
基于这两种故事的寓意,我对讨钱的给或不给都不一定。
“讨钱的人那么多,哪里给的过来呢”。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明白了他们是可以故意“装可怜”,我就尽量用“无动于衷”来武装自己,每次看到可怜的情景,就劝自己 “他们未必比我穷,他们有组织,我给了钱就是鼓励乞讨,那些偷或租来小孩乞讨的人会变本加厉的扩张,反而害人”。可是, 虽然脸上能做到“没感觉”,狠下来心时总是伴随着某种不安。
这个老太太,又一次唤起了我习惯性的“麻木”和不安。我问她是不是要饭?要饭的话我可以给她饭,钱不可以给。她讲上海话,我听不大懂她咕哝了什么。 我决计算了,狠下心来不理了。吃饭。可是她竟然在我对面坐下来了:要打持久战了?我火了,良心哪里受得了这么长久的折磨,就大声喊“服务员。。。”。老阿婆听见我唤“服务员”,便会意,一只手拄着桌子,端着她的那碟鸡蛋起身离开, 去了别的座位。她又咕哝了句什么:大概是你不给就算了,干嘛叫服务员来撵我。
我心有不安,便开始注意她。 她在另外一个桌上也碰了壁,来到漂亮洋妞跟前。 我心里在猜度:看你这次给不给吧。洋妞果然摇头拒绝了。她大概心里也像我们一样在想:太多了,哪里管的过来。
老太太返身在一个空座上坐下,就在我斜对面,比洋妞还近。她把那碟鸡蛋放在桌上,摊开手,把硬币都摆在桌上,我偷眼看她,又嘘了眼桌上屈指可数的硬币,忽然想起来孔乙己,把铜钱排在桌上的样子。老太太看看桌上的钱,又看看取餐处,失望的自顾自摇头。我忽然就防线崩溃了。我忽然觉得,她大概是真的穷的吃不上饭,转一圈下来,讨的钱还是不够买一顿饱饭。我急忙放下筷子,拉开钱包,取出刚才拒绝掏出来的一元钱,走上前去弯腰递给老人家。她连声道谢,丝毫不记前嫌。
我继续吃饭,又偷看她。 她把钱一个一个从桌上捡起来,颤这身子,小心的蹭着步子又去了别的座位。 她穿的很干净,花上衣,水红色的夏裤, 红的摇曳,让人心碎。她一步步又蹭到取餐区,我以为要点餐或者吃鸡蛋了,不想她是讨一张餐巾纸。我立即明白了,鸡蛋她不舍得吃,想用餐巾纸带回去。我心里难过了。难道家里还有人在等吃的吗?或者这里的饭太贵了,她辛苦讨来的钱,不舍得一顿就吃尽。我没心思再吃饭,马上起身去点餐处,点了一客外带的生煎。取了餐拿到她面前。
她感激涕零的收下,忽然她身后的洋妞也走过来,端来一碗汤,大概是她没碰过的。老人张开嘴笑了,我才发现她原来一颗牙齿都没有了。我心里又是一酸。
“您的儿女呢?”
“儿女也没有钱” 这意思是我看她的神情嘴型猜出来的。她讲话很轻,没有牙发音不清楚,我本来又不太懂上海话。
“您没有低保吗?
她摇摇头,又用力点点头:“医保有的,老头没有了。。。
老头没有了也是我猜的,我实在听不出她说的究竟来,只好放弃交流了。
走出新亚大包时,心里惴惴地想,自己差点儿凭着惯性的冷漠和防御心,拒绝了一个真的需要帮助的老人。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怕做傻子,所以常常宁可“错杀”一万,不可冒险被骗。其实,我们如果还“骗得起”,也大可以放下心来,不计较的去爱和扶助看起来难辨真伪的弱者。谁知道呢,我们有一天也会变老,也可能落迫,我们愿意被人冷漠的当成骗子拒绝吗?
posted on 2009-07-02 15:10
Sunshine 万里长空 阅读(98)
评论(0) 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