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号那天是北京小学面试的日子。上午家长去学校开会,下午就要带孩子去面试了。
我儿子是B组,按时间我们是下午2点40开始。我们是2点半到的学校,那里已经是长长的队伍排出去很远了。看到这场面不禁让我想起了考大学的情景。到点后老师把孩子们带了进去,大概每组有100个左右的孩子,进去以后又会几个一组的分开。家长在外边等着并议论着。一个小时过去了,进去面试的孩子被老师送出来了,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他们见到家长后都是满面笑容的,根本没有要被淘汰的感觉。
第一关就这样结束了一半,另一半就是回家等待一周后的结果······
孩子出来后每位家长问的第一句话都是“老师考什么了?”孩子们就会讲述起他们此次的考试经历,但是好象是没有一个孩子可以一个不落的把老师的问题都说出来的。据总结,大概是有7位老师,孩子们在里边的经历就是“过五关斩六将”,可是让家长困惑的是:学校究竟是以什么标准作为是否被录取的界限。
第一关如果通过之后就是第二关——体检。体检合格的就要面临着第三关就是交钱——30000元的择校费。
一周过去了,我们急切的上网去查录取名单,在B组里我们只看到了三个孩子,里面没有我儿子的名字。我们并没有感到有多么的失望,因为在面试的时候我们看到如此的场面就已经不报多大的希望了。
上千名的孩子报名却只收60多个,谁能说这里都是靠能力来的呢!所以去不了这样的学校并不代表着孩子的能力差。俗话说: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我相信孩子总是会找到能让他发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