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韩寒新作。我读的是网上流传的版本。分5个部分,共72节。最后一节至“‘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结束。在遭遇这个令人愕然的结尾之后,我掩卷想想还浅浅留在脑子里的印象。
无非是讽刺了许多社会问题吧:火车站边租用公用电话的敲诈、的士司机的敲诈,荒诞不经的创业,公安部门的辑拿审讯,医院的收费、医疗态度,大学生的性与恋爱,重大安全事故、火灾的看客,等待车祸的看客,消防队,行为艺术等等。这些东西占用的篇幅是如此之大,以至我猜想作者的主题大概就是写这"一座城池"之乱。
就回头仔细地翻看,为自己的想法找证据。就推翻了这个想法。相关于这些社会问题的固然很多,但无关的也很不少。
例如第2节写到:仅有两个房间却有一个世界时钟的“长江旅馆”;“我”寄宿的是“长江一号”。例如第3节写到:被“日本料理店”的打手扔到店外,收了九十二块找了八块的东北汉子。第4节写到:不断上黄色网站寻找最毒的病毒,将它传播到学校所有的软驱,以杀毒为由收修理费用的创业事迹。此外,还有一次企图赢得奖金却“双败”的象棋比赛;还有一次本以为只是摆个样子,却打了起来,却误以为杀了人,并且在未证实杀了人的情况下开始逃亡的,可以说是改变了命运的群架;还有一次不成功的自首;还有几次事故现场的观看;还有一次取得重大成果的扫黄活动;还有那个仿佛是小说里唯一的好心人的大妈;还有那个拿一脸盆水扑灭了整个火灾倍受责难的老婆婆;还有很多很多......
重新描述这些事情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是整个小说的趣味所在。如果要从这些情节里面抽出其中关于整个小说主题方面的意义,就是说关于“社会问题”方面的意义,我使劲地想、皱着眉头揪着头发地想,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那些“社会问题”和这些趣味事件的主要的共同点是有趣味、引人发笑。这些许是因为作者几乎贯穿到底的冷幽默,但主要是因为作者叙述所用的手法。在我看来,这种手法类似于幽默漫画:一方面夸张,一方面想当然。说“夸张”是因为小说里面人物的言行。说“想当然”是因为小说里几乎没有细节部分的描写。大多数人物,甚至“我”和其他主要人物,都只有大概的轮廓,是失真的。因而也难以说得上是“讽刺”。讽刺要建立在事实的基本体验之上。而作者的“讽刺”也只止于皮面,近似于人云亦云,叫做“调侃”可能适合点。
所以我想这部小说大概只是为趣味而趣味。这解释了许多东西。
例如在维护小说的整一性上,它统一了上面所说的“社会问题”和“趣味事件”。例如没有情节的发展。小说开始时,“我”站在逃亡后的时间点上。这次逃亡,按平常来讲,仿佛要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但其实对比逃亡前后(小说在顺序叙述中,经常进行回忆性插述),故事并没有什么不同。例如前面的搞电脑维修公司,后面的搞网站;前面的观看安全事故,后面的看火灾,以至最后面的“大爆炸”。人物的变故,往往只是为了换一个讲故事的环境,以看到或遇见新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没有任何关联)。再加上时不时的回忆,就得到一个充裕的故事空间以制造趣味。
但是还有一些地方是解释不了的。就是某些时候作者忽然放弃了趣味,放弃了幽默。例如在第7节和第8节写到一个诡秘的女孩。在第14节仿佛暗示了在所看的房子里有个鬼魂之类东西的存在。第48节和第49节写了住处附近的一片树林,里面有时有时无的巨大围墙。特别是第5部分从第53节到第59节回忆与女子C的故事。这是小说里占最大篇幅的故事。我读时正沉浸于趣味当中,所以于这个故事觉得有点格格不入。作者费了如此多的篇幅讲叙C的天真可爱,又淡淡地结束掉。相比较前面所“漫画”的大学生恋爱中的物欲、肉欲,这个故事仿佛可以代表“我”对“爱情”的看法。从而在“淡淡”之中,也使人领会到郁结的伤逝之情,甚至自悔之痛。我以为这个故事是可以相对独立的。它放在这部小说之中不太合适;或者小说可以从这个故事转入另一种氛围,即延续下去,与前面的趣味造成对比。可是,作者随即又堕入趣味之中,讲述了一批在大雪地上等待看车祸的众人,然后又讲述了一件更荒唐的,仿佛核爆炸后大街上的混乱。
再回到那个令我愕然的结尾。结尾就发生在上面所说的“大街上的混乱”中。“我”在那里碰上了永久妹妹——一个“健叔”正在暗里追求的女孩。此前这两个人物没有任何正式的交叉。但在逃离这场混乱的最后,永久妹妹靠在“我”身边,于是“我”说:“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然后小说就结束了。这里的“别的什么”,按照小说进行的逻辑,大概暗示了某些恋爱情愫吧。当然作者有改变到任何一个方向的自由意志,但是小说既然在此结束了,作者的权利也就在此终结。若有别的解释,也许应该在《一座城池》的续集里面。所以我认定是暗示了“某些恋爱情愫”的产生。之所以愕然,是因为小说始于趣味,续以趣味,却终于一次恋爱暗示。并且是戛然而止,同在这场混乱中的“健叔”、“阿雄”,都全然被叙述者放弃了。
所以我认为小说不太成熟,没有显示出整体的一致。例如前面提到的女子C的几节和最后的关于永久妹妹的几节。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本意是描写一片沙漠,却凭空在其上造了一个厕所,又为之煞费笔力。这结果是突出了厕所,却破坏了整个沙漠的景致。并且厕所又没有值得突出的价值。至于文笔方面,我觉得韩寒有他的风格,并且在小说中几乎一直保持着。节奏轻快,有阅读的快感,时不时显露他的聪明。例如,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在第6节的最后:“我只感觉自己是个玉米,突然被一群蝗虫掠过,然后只剩下一根芯子。”,描写“我”停车之后,观看事故的人潮涌过的情形。不过,在上面提到的内容不统一之处,作者的文笔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在描写围墙时有时无的谜一样的树林时,他的文笔转为凝滞,使得阅读的速度也降慢下来,稍微破坏了阅读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