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书屋

LARRY

常用链接

统计

最新评论

弟子规中的礼仪

一、孔子,被世人尊为至圣先师孔圣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孔子教学生,以《诗》、《书》、《礼》、《易》等儒家典籍为教材;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后人称之为六艺
在孔子看来,教学最重要的是授人以礼。具体而言,古代的有五种:即吉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军礼(军中的礼节)、嘉礼(婚礼、冠礼)。孔子从德行、言语、正事、文学等方面教导学生遵从礼仪。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培养出了很多贤人。

二、冬天,是一年中最空余的时间;夜间,是一天中最空余的时间;阴雨天,是平时最空余的时间。你们只要好好利用这三余,怎么会没有时间读书呢?儒生们听了无不折服。
东汉末年,汉献帝的侍讲官(负责教皇帝读书的官员)。董遇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对《左传》、《老子》等经典很有研究,被当时的读书人称为儒学大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四、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五、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原意】称呼尊长,不可以直呼其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不可以表示自己很能干。
  【故事】
  贤明的妻子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为齐国名相晏婴当车夫。这个人心高气傲,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这一天,车夫听说妻子要离开他,感到很吃惊。于是,他急忙找到妻子,问:过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呀?
  妻子说:晏婴虽然身为相国,名扬天下,可是今天我见到晏婴坐在车上,态度谦恭。再看你相貌堂堂的男子汉,只是一个车夫,却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相国都那么谦恭,你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难道只是因为给相国驾车吗?真是自不量力啊。听完妻子的批评,车夫羞愧难当。从此,车夫一改之前的傲慢,变得谦虚起来


六、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七、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八、帽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九、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衣服贵在整洁,不在于华丽。穿衣服要依照自己的身份,还要和自己的家庭情况相称。
  【故事】
 张九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宰相,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历任左拾遗、左补阙、中书舍人、秘书少监、中书令等职。为官期间,他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竭力匡扶社稷,为开元之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九龄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后人盛赞其为曲江风度。张九龄去世后,每当宰相保举官员,唐玄宗都要以他为标准,询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此人的风度与张九龄相比如何?)

  【今解】从礼仪的角度来看,着装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穿衣。着装是一个人基于自身的阅历修养、审美情趣和身材特点,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目的,力所能及地对所穿的服装进行精心的选择、搭配和组合。
  在各种正式场合,注重着装的人能体现仪表美,提升交际魅力,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愿意与其深入交往,同时,注意着装也是每个事业成功者的基本素养。


十、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走路的时候步态从容,站立要身子端正,作揖要把身子躬下,礼拜时要恭敬。
  【故事】
  古人的举止之礼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向来重视人们的行为举止之礼,要求一举一动都要有式有度,主张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即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
  站有站相。《礼记·曲礼上》规定:立必正方。站立时,应当身体直立,颈项向上抬起,收腹挺胸,两臂自然下垂。这样做,才能给人一种挺拔笔直、舒展俊美、玉树临风的美感。相反,塌腰耸肩、探脖曲腿、摇摇晃晃则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坐有坐相。《幼仪杂箴》规定:坐,背直,貌端庄,手拱臆(胸前)。仰为骄,俯为戚。毋箕以踞,欹(不正)以侧。坚若山乃恒德。古人的坐姿与现代人不同,古人常席地而坐,即双膝着地,跪坐在脚上,脊背挺直,面容端庄。在现代生活中优雅的坐姿传递着自信、友好、热情的信息,同时也显示出高雅庄重的良好风范。
  走有走相。《千字文》规定:距步引颈,俯仰朝后,束带矜庄,徘徊瞻眺。这就是说,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穿戴整齐,如同在朝廷中祭拜一样庄重。古人不仅对走姿有讲究,对行走的速度也有讲究:两足进叫做行,徐行叫做步,疾行叫做趋,疾趋叫做走,不同场合采取不同的走相才不会有失礼之处。
  【今解】虽说时代不同了,但古人对仪容仪表的重视和要求,是值得今人借鉴的。外在形象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不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向他人传递着这个人对生活的内心态度。一个仪表优雅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带来文明的春风,得到人们的尊敬。

十一、勿践阈,勿跛倚,勿萁踞,勿摇髀

进出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要端正,不可靠墙而立。不可蹲着做事。坐要稳定,不可摇来摇去。

十二、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菱

缓揭帘宽转弯,都是在告诉我们:每逢大事有静气;事态越紧急,心态越要镇定。
  静,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大事当前,临危不乱,自能产生出无限智慧,化解困难;心浮气乱之人,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误事。惟有静,才能驾御自己,专注思考,从而发现成功之道。
  少一点躁动,多一点静气!人生会更加美好!

十三、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拜访朋友,如门前要先问某某人在不在,或进入客厅时要高声呼:有人在吗?
  【故事】孟子休妻
孟子看到自己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家里,伸开两条腿坐着,认为她不懂礼节,于是和母亲说,准备休了她。孟母对他说道:这是你没有礼节,不是你妻子没有礼节。《礼》上不是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要先问清楚里面都有谁;上了台阶将要进入房内时,必须要提高声音让房内人知道你要进去;将要进屋门时,眼睛必须往下看。礼上的这些都是为了不让人无所防备。而今你进入你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进门时没有任何声响,这才被你看到了她伸开两条腿坐着。这是你没有礼节,不是你妻子没有礼节。母亲的一番话,使孟子知道了自己的不是,于是不再休妻了。
  【今解】古人说,若要人敬己,先须己敬人。在现代社会交往中,保持应有的礼仪和礼节,既是自身素质的体现,也更容易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当你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时时做到以礼相待的时候,你的朋友将会越来越多,而众多的人脉资源对于你的事业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posted on 2011-10-21 16:53 小数书屋 阅读(2285)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礼仪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