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三天,看了这三部电影。
香港电影一贯的特点:能把人从头至尾吸引,也能给人以震撼。但在影片结束后总是无法让人回味良久,或者一回味就会发现很多地方都有欠缺。
《门徒》也是如此,故事不错,但刘德华饰演的可是势力很大的毒枭啊,给的内容太少了,在有限的镜头里,展现给我的是一个重感情,视亲情大过生命的重病男人,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以做到那么大?换言之,这个电影在毒枭这个角色上没有很大的说服力。
古天乐的瘾君子扮得不错。让人非常的恶心!
吴彦祖和吴镇宇真是很神似——在电影中,无论是角色的选择或者是角色的演绎——比如他看见成群的老鼠在啃噬吸毒女子的尸体时无声的嚎叫一下子让我想到了《神经侠侣》中吴镇宇那一幕。(尔东升是不是抄袭呢?)但想要成为后者,要走的路还很长。
最后的镜头很有意思,吴彦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面前那个装着毒品的盒子已然打开,火苗闪烁着,再联系他之前说的,我明白他们为什么吸毒,因为他们空虚。 他自己是否也尝试了吸毒?!
看
《时光倒流七十年》完全是个错误,
剧情在拖沓的节奏中刚刚展开就因为主人公相思致死而结束,
毫无观赏性,
哪怕女主人公的容颜是那样完美,
音乐是如此抒情。
拉塞尔 克罗演得真好!看那蹒跚的脚步,微微抽搐的脸颊,因不自信而不自然的微笑,真是吧一个精神病患刻画地很真实。
当然,这个病患并非一般人,而是在数学界大名鼎鼎的约翰 纳什!
《美丽心灵》细腻地为我们展示了纳什充满波折的一身。导演很巧妙的在前半部分吧他的幻觉完全真实地展示在观众面前——以至于当纳什被强行送到医院时,我真以为那个医生是军方(或者特务)特派的,他的那个虚幻的室友是一个叛徒呢——这种“欺骗”恰好恰当的反映出他的患病程度,也让观众直接了当地走进了他的内心。
或者天才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偏执?我忽然想到自己一个高中同学(可惜忘记了他的名字)脑子确实很聪明,可惜最后精神也出现了些问题,辍学了。
纳什最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是天才,而是他和疾病的斗争——明明知道幻觉依然存在,但他不愿意为了治病而吃药从而影响了他的思维从而阻碍了学术研究。于是他选择耐心忍耐,天天和幻觉做斗争,直至把幻觉当成每天熟悉的过程。说起来很轻松,可是谁能体会其中的困难?
也许这就是天才和凡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