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今年看的电影怎么全都是奥斯卡,几乎要把获奖带提名都看了)
我是两天前看完的。有写影评的冲动,不敢有写的欲望。
看日本电影总是有这样的感觉,象《乱》、《罗生门》那种诡异的压抑,象本片那种对生命沉沉的敬重。它就像一记重拳,直接打在我的胸口,让我发蒙。
看完这个电影,我开始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看着年老的入殓师(社长)肃穆庄重地为死者收拾仪容,一种生命的美徐徐展现。无名的悲伤顺着眼角流落——虽然那个死者仅仅是一个死者,在电影中没有故事。后来我想想,我的动容不是为了死者,而是为了入殓的过程,为了入殓师对生命的虔诚。
主人公能够脚踏实地地把这个工作干下去,完全是因为社长的感染——在片末,主人公的父亲去世了,同样来了两个入殓师,他们的草率和轻浮激怒了主人公对职业的神圣。也激发了妻子对丈夫从事事业的自豪“我丈夫是入殓师”,虽然之前她差点因为丈夫选择了这个职业而和他分手。
看着他们肃穆的葬礼,我禁不住想到我们北方的葬礼习俗:很是热闹,亲属连着几天在灵柩前边哭边大声哭诉着死去的亡灵,唢呐、笙、管、笛齐奏,现代歌舞扭唱,地方戏曲的酸曲儿来助兴,围观的群众乐此不疲。人们说这叫“喜丧”,老人归天了,所以要热热闹闹。但是死者的尊严呢?
日本人的美学里面总有一种残酷的死亡气息。然而他们把这种美丽演绎的唯美而庄重。
也许正是以为我们国家对死者一直没有一种真正的尊敬,所以对生者也就很自然的漠视,所以震撼人心的电影就少之又少?所以《窦娥冤》和《赵氏孤儿》这样的大悲剧照样是圆满收场?所以《红楼梦》终是无法完结,最后出了各种各样的续貂之作?所以怎么样的矛盾最后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嘻嘻哈哈?所以我们的故事总是无休止地轮回,轮回,没有上升?
说电影,怎么出了这么多牢骚?打住。
不过说实在的,我们的电影能打动人的为什么真那么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