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老先生对汉、唐、宋、明、清几个朝代的军事、税收、官僚选拔、政治管理等制度进行了纵向对比。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还是有独到之处,而这种传统,始自秦汉,重建、转捩自唐,败落于明清。所谓,汉唐时期可以称之为制度,但明朝开始制度坍塌,到了清代,操作的只能称之为“法术”。
他总结,中国传统政治,皇权并不是想当然意义那么大,皇帝和宰相对于政事的掌控,有一条明确的界限,宰相是政府首脑,一切政事的首脑。皇帝有听取宰相汇报的权利,却在很多具体事务上,并不能乾纲独断。这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先进。至于汉唐期间,内臣外戚军人专政,只是一个朝代进入暮气时期的反常现象,即使是在政治混乱时期,实际掌权者,也不能明目张胆破坏制度,只能依附在制度上胡作非为。
而到了宋、明、清时代,皇帝越来越害怕宰相权势庞大,对政府进行了一步步的分权,渐渐把政府的职能藏到了皇帝的私人机构:枢密院、内阁、军机处,这些机构从名分上不过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只是皇帝的智囊,但因为皇权已经剥夺了政权的最高权力,直接导致这些私人机构成为名义上的政府最高中枢,可是无论内阁大学士,还是军机大臣都已经没有了曾经宰相的独立人格,统统都是皇帝的指挥棒,直接导致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蜕变和落没。
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还是有现实情况下的实际意义,中国如今(民国时代)已经革命成功,但对过去的一切都全部推翻,是值得商榷的。
很明显,钱穆先生对于传统是比较重视的,所谓儒家正统,在他心中是不能撼动的,所以他推崇汉代,包括郡县制度,政治体系乃至地域名称。而所谓清代,在他眼中几乎无一是处,“部族政权”,元清政权对于中国统治一直存着私心,不希望自己的部族利益受损,既然根本有问题,自然处理一切政事上有太多牵绊,从而导致太多崩塌。
关于以上种种,老先生只是更多的在做列举和对比,很多东西都没有展开讨论,还需要读更多的相关文字才可以慢慢领悟体会,但有几点,让我感触颇深。
一是,上边提到的皇权和政权的区分。我们从史书上可以明白,明朝开始,大臣在皇帝面前没有了座位,到了清朝就直接跪倒。而明朝以前,大臣们是可以坐着和皇帝讨论的!地位决定人格,汉唐时期的君臣相对来说还算本分,有点君主立宪的意思。虽然有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这样的政治强人,但更多的还是政府管理国家。强人固然伟大,但强人总是因为自己的天赋,会破坏很多好制度的顺延,比如汉武帝之后的朝廷,唐玄宗之后的战乱……强人优秀的同时必须要有强大的政府机构来对他进行限制和提醒,这就是贞观之治的伟大,有李世民这样的强人,也有房杜、魏征这样的政府首脑对他进行规劝。
二是,老先生在书中提出,中国政治的人才选拔一直是开放式的,导致中国人的政治和国外不同,不是什么军人政治,资本家政治,贵族政治,而是读书人的政治,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体系,这是一种对贵族、军人集团权力的稀释和破坏,却也是政权开放的流弊,直接导致,全天下的读书人,投奔政治,投奔官僚,导致农,工,商的落没和不均衡,国家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应该通过奖励工商业等途径,“当使知识分子不再集中到政治一途……”,这是对当时政治的反思,其实也是如今社会的现实情况。
三是,老先生在谈到清代政治时候,稍微提及太平天国,他指出太平天国的荒谬和幼稚,像过家家一样的各种名号和体制,要推到一切的疯子思维,直接注定这种神棍式农民革命的失败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