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下面这位同修说,末学刚开始学佛时身心舒畅,事业生活都不错。但自从两年前生了一场病至今未愈,末学的婆婆就看末学不顺眼,是因为末学的身体不好,不能上班,末学的婆婆就对末学非常刻薄。即使末学身体有病,但是和婆婆相处时末学还是对她尊敬,但是末学就是放不下对婆婆的怨恨。每当想起婆婆对我的一言一行,我就非常伤心加怨恨,致使身体更差。请老师开示。
答:是,你想你身体好,必须得放下怨恨,放不下怨恨那身体会很差,你自己折磨自己。所以你自己要改你的心。婆婆有没有错?没有错,错是错在自己这个心有对立、有冲突、有怨恨。境由心转,当我们心里存著这些对立、怨恨的时候,外面的境界就好像变得非常刻薄。我自己就深有体会,当然我没有对任何人有怨恨心,但是有时候可能因为著急,譬如说跟一个人著急起来,为了办好一桩事,可能起了对立,是无心的,但是说话可能冲了,一著急就产生不愉快。产生不愉快,如果我们心里面有这个印象,那会看他怎麼看怎麼不顺眼。我过去就有这麼一个问题,其中有一位同修,我就跟他有过这麼一、二次,因为著急无心的对立过一、二次。虽然自己觉得要忏悔、要改过,但心里存著这个印象,那就看别人好像不顺眼。直到有一天早上我拜佛,忽然悟出了我这个心态不对,看人不顺眼是最大的错误,这个是最要忏悔的。我就向佛菩萨忏悔,我就观想这位同修他的优点、他对我的恩惠。那肯定有的,即使他对我很刻薄那也是恩惠,为什麼?他成就你的忍辱波罗蜜,他帮你消业障,帮你加功德,这就是恩惠。更何况他对你真的会有好的时候,你想那个地方,往那上面想。这心念改了,改了以后回头看这位同修,怎麼看怎麼顺眼,看到这人挺好的,对我也挺好的,处处都关怀我、照顾我。你这个心改了,那个人是境界,境界随著心转。
所以你也可以试一试,用这个方法改自己的心,想别人的好处,不看别人的不好。要知道,看人家的不好就是自己最大的错误、最大的毛病、最大的业障。外面的境界全是佛菩萨给我们的考试,假如我们要是看外面境界不好,那不是等於说佛菩萨不好吗?所以真正修行人不见世间过,不能看别人的过错。看人家的过就是自己最大的过,为什麼?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起怨恨、起冲突,伤天地间的和气。要在这个境界里面磨鍊自己的清净心,让自己的分别执著淡化,这是真修行。你要果然这样做,那你的身体一定会好。
师父上人最近讲经的时候讲过一个老子的「说百病崇百药」这篇文章,老子讲的一百种病全是心上的病,有了心病才会有身体的毛病,那用药还是用心药,心病还需心药医。这心上有什麼毛病,对治,把烦恼去除,心没病,身就好了。师父上人还让我讲这个文章,我准备下个礼拜找几天把它讲下来。这篇文章也确实好,可以做为因果教材。本来我就是很想著一门深入,这也是师父给我的考试,我刚说要一门深入的时候,师父说你得讲这篇。当时我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我就觉得师父不是让我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吗,怎麼又给我加其他作业了?你看也起对立了。你跟著师父学,就一切听从师父安排。师父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原则,大众都得这麼做,没错。但是对你,你的根性可能跟大众不一样,你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根性,你就得听师父话,而且可能是现在这个社会众生需要这个。你不能加上自己分别执著,说我一定要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就是帮你断分别执著的,你现在增长分别执著了,那你的一门深入只有形式没有实质。真正是教你什麼?孝亲尊师是根本。我们尊重老师,老师教我们做什麼就做什麼,况且这个肯定也是助修,因果教育是助修,很重要的助修,三个根。所以我当时起了一下分别执著,后来马上把这念头放下。对别人是说了我现在要一门深入,你看刚说就让你接受挑战,那你就得无住生心学这个,不能有执著。
那我自己想,「说百病崇百药」其实就是《无量寿经》里面从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所说的内容加以说明,加以辅助说明,这不也是讲《无量寿经》吗?《无量寿经》是一切法的总纲领,我们讲《无量寿经》都提到这个,不仅释迦牟尼佛所说一切法总纲领,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圣贤所说一切法的总纲领,那你用任何的法都是来辅助讲《无量寿经》的。所以没有说让你改变,没有说打闲岔,全是讲《无量寿经》的。我明白了,自己不圆融,才会有分别执著,有了圆融的心,哪一法不是《无量寿经》?哪一法不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是总纲领,一句佛号代表十方所有诸佛所说一切法。更何况阿弥陀佛这个意思就是代表无量,阿就是无,弥陀就是量,佛是觉,无量觉,你看是不是包括一切法、一切圣贤教诲?
所以我准备下个礼拜六开始讲老子的「说百病崇百药」,我想了一个题目叫做「身心净洁,与善相应」,这是《无量寿经》上的话,我是用这篇文章专门解释这句经文,还是讲《无量寿经》。这里头就讲到,我们会得什麼病都是因为心上出了毛病,譬如说犯上的人,脑袋会疼,会长脑瘤,会高血压、脑血栓这些事,犯上,不孝父母、不敬尊长,往往会得这种病;欺下的人下肢的毛病多;老是发怒的人肝会有毛病;老是惊恐的人,担心这担心那的,肾会有毛病。五脏六腑全是你心的念头的一个反应,相由心生。你看刘善人讲病他就讲到这些道理,这个我们了解了,都要修自己的心,心修好了,毛病全没有了。

问:下面这位同修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现在早晚各受持一部《无量寿经》,然后念佛,感觉上修行比以前勤奋了。但随著我修行愈努力,反而觉得心中的烦恼愈不断增加,以前不太计较的事情现在却很在意。譬如以前同事说我这、说我那,我都无所谓,但现在却有想报复的感觉。为什麼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对治?
答:这是一种烦恼,要报复人不是一个佛教徒应有的心念。你看忍辱仙人当年受到歌利王割截身体这样的虐待,惨无人道的虐待,都没有报复心,只有什麼心?感恩心,「感恩他帮我提升我的境界,帮我消除我的业障」,他不会报复,「这个是恩人不是仇人」。学佛要真正把念头归到这上来,这就真学了,这就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萨。人家来都是给我考试,考我看能不能够通过境界的考验。学佛的过程中考验肯定有,而且你愈往上学,考验会愈大。这是古谚语所说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是什麼?是折磨,折磨就是考验。你道提升了一尺,折磨就得有一丈。你能通过这个折磨,在折磨的境界里面你能够不动心、你不会起烦恼,你就通过了,你这道也就高了一丈。等你道高了一丈以后,魔还高十丈,又更高了,这你才能进步。
就好像你读书似的,你读一年级就有一年级的考题,你考试通过了,你升二年级,那得二年级的考题,考题就得加深、提高了,不能老用一年级的考题考你,你都是二年级的学生了。所以,你升了二年级你那个考验就大了,你还得要去考试。你考过了,还有三年级,三年级又有三年级的考题。所以你考试的考验提升了,你要高兴,证明的你境界提升。过去没学佛,好像觉得一帆风顺,现在一学佛,好像怎麼这麼多考验。那正常,说明你真学了,佛菩萨就给你考题。你要没真学佛,菩萨不会给你考题的,因为知道你肯定不及格。所以你要感恩这些人给你考题,这样你就能提升。永远保持著感恩的心,永远保持谦卑的心,放下自己的自私自利,放下跟人对立、冲突、怨恨的念头,你就不断进步,这叫真修行。

问:下面第二个问题。上次听您讲解《论语》,说不要让身边的人有怨恨的感觉,就是一种仁慈。我听后心中十分同意,但实行起来十分困难。就像在我工作的那个公司,气氛十分差,同事之间合作的意识很少,竞争的意识很浓,加上老板亦奉行唯利是图的政策,这种环境下唯有自保,根本顾不上别人怨恨不怨恨。请问在这样的公司如何去实行仁的理念?
答:仁要从我做起,不能要求别人,这是圣贤学问的心法。你要没得到这个心法,你所学的都是皮毛。我如何在这个公司行仁,能够让公司归仁?且不要说孔子颜回说的「天下归仁」,你先让你的公司归仁。怎麼归仁?自己克己复礼,你周边的环境就归仁了。你自己心没有归仁,你怎麼能要求环境归仁?环境是你心变现的,你得承认这一点,压根从心底里承认这个。这样的境界是我的心变现的,因为我心里面有唯利是图,所以我看到外面的人有唯利是图;因为我的心里面有对立、有冲突、有竞争,所以我看到外面的人有对立、有竞争,全是你心变的。
你要能承认这一点,你要改起来就容易了。怎麼改?从自己内心改。外面都是考试,对於这些爱竞争的人、唯利是图的人,我们怎麼个表现?我们表现让,我们表现谦卑、忍让、礼让。礼让比忍让更高,忍心里还有,礼让心里没有,连让的念头都没有了:这是我应该做的,我来这个社会就是来奉献的,我不是来索取的,更不是来跟人竞争的,人家要利,我不要利,人家不要的我要。人家不要什麼?不要仁,我要,不要义,我要,人家要的利我不要。那你怎麼能跟人家争起来,你怎麼会跟人有冲突?人家要的你也要,那就冲突了,那你就争了。人家要你都给他,我们要的他不要,慢慢他会觉得你这个人很可爱,他会尊敬你。你的存在大家觉得很欢喜,因为你善於布施,你又能够忍辱、有耐心,你温和、你善良、你宽厚、你乐助(爱帮助人)、你谦顺,这样的人谁不喜欢?他喜欢你,他就会向你学习,你就让这个公司转了,你是这样度众生。
所以检验自己到底功夫有没有提升,首先看我们周围的人能不能跟著我转。周围的人转不过来,说明我们没有功夫。所以学佛从修身齐家开始,从周围的人开始。最难度的一般说家人,其实家人不难度,难是难在我们自己没真落实,所以就难了。你要真落实,家人最好度,因为他老是看著你,看你转变了他会佩服你,他一佩服你他就度了,这个就是真修行了。

问:下面一个问题。请问钟老师,如果没有放下,那怎麼办?
答:那得放下,还能怎麼办?不放下你就背著,你背到啥时候?譬如说你这些财产,你不放下,那你不放下你就背著,背到死的时候你也得放下。与其那时候放下那麼痛苦,不如现在早放下。那些都是假的,身外物你带不走的,为什麼不放下?当然放下不是说马上就不要了、扔掉了,不是。心里不要去执著它,用它来帮助众生。你只有使用权,但是你不要所有权,没有人有所有权。你对你的身体都没有所有权,你的身体会老、会死,你能够让它不老不死吗?你看你对身体都不能够占有、不能控制,你能控制谁,你能控制什麼?更何况这一切法因缘假合,如梦幻泡影,我们看清楚了,真得放下。看破了就能放下,看不破,就是你没明白,那你就不能放下。其实就是隔著一层纸,有人帮你捅破,你就说「是啊,干嘛不放下?」不放下自己多苦,放下就自在了。

恭摘自:修行与生活座谈会 第七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