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妇的“敲门”之旅 ——无锡企业“走出去”启示录(上)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09:13 无锡日报 |
|
与欧美的纺织品贸易摩擦近日升温,令众多纺织企业担忧不已。不过,也有一些企业却可以在这个非常时期滋润地过着日子———由于先人一步跨进了国际市场,愈演愈烈的纺织品贸易争端对他们在无锡的后方生产基地几乎没有造成影响。记者试图从他们境外投资的足迹中,为受贸易壁垒之困的无锡企业寻觅一点启示。
【素描】“刘根娣”,这是一个再传统不过的老式农村妇女的名字。然而,就是这个
只有初小文化程度、年届六十的农妇,当年凭着一只计算器孤身闯中东,如今已在阿联酋、英国、德国、美国建立了她的“绿田王国”。 【故事】在宜兴和桥镇,这位传奇式的人物无人不晓。1997年,当过王母村妇女主任的刘根娣来到阿联酋的迪拜,试图在中东为她的绿田进出口有限公司杀出一条“血路”。对外语一窍不通的刘根娣一手提着地毯样品,一手拿着计算器,只身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打交道。计算器和手势就是她的语言,20天后,刘根娣拿到了两只集装箱的订单。从此,她从迪拜敲开了“世界之门”。 迪拜是中东的贸易中心,刘根娣很快在那里安营扎寨,以“亚洲大门”命名建立了物流公司,无锡基地生产的地毯、箱包、面料、服装全部通过这家物流公司向中东、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国家辐射。 此后的几年中,她和四个儿女一起先后在英国、德国、美国开设了4家贸易公司,产品经迪拜中转,并把产品的后道加工前移到这些国家。她说,海外这些公司可以帮助无锡企业的产品避开贸易壁垒。从“绿田”的业绩曲线便可管窥刘根娣“海外战略”的意图:1997年“走出去”之前,公司的出口额为110万元,去年已上升至3000万美元,今年可能突破5000万美元。 【声音】游弋世界的人,创造着一个个国际商机。然而,他们也有诸多的困惑,“绿田”也不例外。如今,刘根娣把四个儿女推上了创业前台,在无锡、阿联酋、英国、德国、美国各管一摊。尽管在这个大家庭中,有7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但在这一家族式的经营团队中,人才问题显然成为眼下最大的屏障。 作为女婿,“绿田”总经理刘俊杰执掌着公司的运营,在他看来,当初“绿田”是靠刘根娣的勇气和闯劲,而今后的发展则必须依靠人才。此次纺织品贸易争端更坚定了他对人才引进的决心:尽管公司可以庆幸有先人一步“走出去”的优势,但我们缺乏专业的跨国经营队伍,缺乏研究政策和预警的国际复合型人才。 【解惑】在人才的症结上,江阴云蝠集团的经验可以作为他山之石借来一用。云蝠集团在美国开设公司之初,因缺乏有效的人才机制,不懂得当地相关法律和游戏规则,几十万美元血本无归。此后,公司从管理层、设计人员全部聘用美国当地人。在美国市场跌爬滚打多年的云蝠集团董事长郭健对此的诠释为:本土人才对本国的政策、法律等情况要熟悉得多,也更懂得本国的“游戏规则”,尽管费用比较高,但回报却往往是几十倍,企业要站稳国际舞台,人才这一环缺不得。牗江山牘
|
posted on 2006-04-14 21:04
亦鱼的眼泪 阅读(90)
评论(1) 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