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拜访一位朋友,看见其为某公司做的仿真课件,制作很精美,也考虑了移动设备的使用,堪称典范。但细观其教学设计部分,仍然觉得有提升的空间。回家细想后,觉得可以总结一遍适合仿真课件的教学设计经验的帖子,和各位探讨。
仿真课件(Simulation),顾名思义,指的是仿照真实的工作环境而设计出来的课件。为啥要有仿真课件呢?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新学员不可能在真实的环境下学习,比如驾驶飞机,或者使用一个庞大的操作系统,等等。新学员和企业都承担不起失败的风险。 仿真课件的明显的特点有三点:
一,要尽量模拟真实环境。这样做是使转换学习结果容易转换。模拟越逼真,学习结果越容易转换。
二,要有互动,要模拟真实环境下操作后的反馈,包括正确反馈和错误反馈。
三,要运用教学设计的思路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理清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第一点和第二点虽然稍微有点难度,但随着许多功能强大的课件制作工具的出现,比如Captivate, Lectora, Toolbook等,这种仿真和模拟在技术上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常常被忽略的或使用得不好的是第三点,及教学设计方面。这里先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几年前一位朋友的公司在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厂做了一套仿真课件,是关于控制设备系统的培训课程,包括如何开启/关闭系统,如果运行,如何加压力等等。所有的操作都是用计算控制,所以这用仿真课件来做非常适合。教学设计师也做好了设计脚本,使用了”快速模型“的概念来进行实际操作,包括学习设计和技术上的实施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也使用了“让我看,教我做,我来做”这三中模式。当项目结束后,却发现由于时间紧迫和预算问题,在仿真课件中的许多教学细节上处理不好,以至出现了学员只学到了操作步奏,却未在深层次上理解为什么。这导致学习结果的移植性教差。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教学设计在仿真课件设计中启着很关键的作用,并非只是简单的把工作环境模拟下来而已。
那么仿真课件中的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呢? 大部分的仿真课件其实是着重于阐述”步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上,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很容易陷入只教授步奏的陷阱,即只教授如何操作,而忘记阐述“为什么”。提供"为什么"和以及"如何做"的过程同等重要。如果不提供"为什么",学员将无法变通,无法处理异常情况或在不同的情况下工作。因为他们只会背诵过程,没有理解为什么正在执行的步骤中的道理。当学员理解过程背后的概念后,会有助于故障排除、 执行有意义的变通方法,和适应程序上的改变。
此外,由于仿真课件教授的的步奏性知识决定了其步奏的设计量很大,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很容易受到时间或者是预算的制约,从而出现简化程序的尴尬,比如丢到了提示,去掉了重要信息文本,处理反馈过于简单,仅用“正确”或者"错误“做回答,未能在深层次上激发学习理解和对内容的联系,缺少学员练习的机会等等。这些简化的教学步奏造成了学员学习困难,不知道上一步是从哪里来,下一步要进行的操作在哪里等等。
这里在关于仿真类教学设计做一个总结和思考。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也希望留言交流。
若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posted on 2012-05-12 12:45
IDTyao的企业电子培训 阅读(719)
评论(4)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Games&Sim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