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参加了7月份在沈阳召开的
“2014中美数字化学习资源论坛” 和8月在北京召开的
“2014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有机会看到了很多来自学校的教师和教育领导们分享的微课。“微课”在今年的教育行业算是一个热词。关于定义“什么是微课”,“如何制作微课”的讲座和讨论有很多。但观其类型,无论是电视录制类的,屏幕截取类的,PPT转换类的,甚至是用Flash开发的动画演示类,几乎全都局限在“视频微课”的范畴。其共同特点是学员观看学习。
这似乎也无可厚非。因为学校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几乎都是按照课堂面授学习的方式,将老师的讲解或者演示,原原本本的“录制”下来,切成小块后,再“播放”给学生观看。虽然我们的老师们和学校领导们花了大力气来研究和开发微课,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学设计。
这时,可能会有很多老师反驳,“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在设计我们的教学呢?“ 但请允许我提醒大家一点:视频类的微课始终是围绕着老师如何教在设计,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习。原因是,当老师们在讲台上的讲解和演示”搬到“视频中之后,原本在课堂中的”互动“和”反馈“这个环节便遗失了。在课堂上,老师们都有体会,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授课的方式和进度。甚至,老师即使不提问,只看看课堂情况,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个了解。
而将老师的讲解做成视频微课后,老师们便失去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也不太容易激励学习兴趣,学生到底学没学,就不清楚了。这局面似乎变得有些失控。这时便需要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有效的把控这一局面。这里简单的提一些建议:
1. 分析学习内容,区分好学习域。有些学习,例如如何游泳,便不太适合视频教学。因为即使你看完了整个视频,你要不到游泳池里去,也是不可能体会到”游“起来的感觉的;
2. 设计互动学习活动。上面提到过,现在绝大部分的微课都是让学生观看的。可是”观看“只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学生还需要理解,判断,选择,练习等等。
3. 提供一些知识检查。即使是学习很小的知识点,也是学习。学生也需要知道他/她是否掌握了。
我这次在
“2014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上给各位老师演示了另外一种类型的微课,我将其称为”互动微课“。虽然在声效和视觉感官上还有提示的空间,但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上绝对值得各位微课爱好者学习。这里共享一个链接,可以用电脑浏览器或者移动设备浏览器查看:
http://lectora.kaoxve.com:85/EnergySavingMobile/若需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