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149,  文章 - 368,  trackbacks - 2
     有幸参加了7月份在沈阳召开的“2014中美数字化学习资源论坛” 和8月在北京召开的“2014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有机会看到了很多来自学校的教师和教育领导们分享的微课。“微课”在今年的教育行业算是一个热词。关于定义“什么是微课”,“如何制作微课”的讲座和讨论有很多。但观其类型,无论是电视录制类的,屏幕截取类的,PPT转换类的,甚至是用Flash开发的动画演示类,几乎全都局限在“视频微课”的范畴。其共同特点是学员观看学习。
    这似乎也无可厚非。因为学校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几乎都是按照课堂面授学习的方式,将老师的讲解或者演示,原原本本的“录制”下来,切成小块后,再“播放”给学生观看。虽然我们的老师们和学校领导们花了大力气来研究和开发微课,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学设计。
   这时,可能会有很多老师反驳,“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在设计我们的教学呢?“ 但请允许我提醒大家一点:视频类的微课始终是围绕着老师如何教在设计,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习。原因是,当老师们在讲台上的讲解和演示”搬到“视频中之后,原本在课堂中的”互动“和”反馈“这个环节便遗失了。在课堂上,老师们都有体会,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授课的方式和进度。甚至,老师即使不提问,只看看课堂情况,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个了解。
   而将老师的讲解做成视频微课后,老师们便失去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也不太容易激励学习兴趣,学生到底学没学,就不清楚了。这局面似乎变得有些失控。这时便需要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有效的把控这一局面。这里简单的提一些建议:
1. 分析学习内容,区分好学习域。有些学习,例如如何游泳,便不太适合视频教学。因为即使你看完了整个视频,你要不到游泳池里去,也是不可能体会到”游“起来的感觉的;
2. 设计互动学习活动。上面提到过,现在绝大部分的微课都是让学生观看的。可是”观看“只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学生还需要理解,判断,选择,练习等等。
3. 提供一些知识检查。即使是学习很小的知识点,也是学习。学生也需要知道他/她是否掌握了。
  我这次在“2014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上给各位老师演示了另外一种类型的微课,我将其称为”互动微课“。虽然在声效和视觉感官上还有提示的空间,但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上绝对值得各位微课爱好者学习。这里共享一个链接,可以用电脑浏览器或者移动设备浏览器查看:http://lectora.kaoxve.com:85/EnergySavingMobile/

若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posted on 2014-08-24 11:27 IDTyao的企业电子培训 阅读(707) 评论(8)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e-Learning in Industry/SCORM

FeedBack:
# re: 如何让“微课”的生命力更持久?
2014-08-29 16:04 | 孙飞
内容不错,但里面有错别字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如何让“微课”的生命力更持久?
2014-08-30 23:09 | IDtyao
@孙飞 谢谢。是直接在博文中敲的字,可能难免。下次注意。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如何让“微课”的生命力更持久?
2014-09-16 18:05 | 家用跑步机
不错的博客,支持一下!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如何让“微课”的生命力更持久?
2014-11-12 11:56 | 下巴长痘痘是什么原因
微信营销是越来越重要了,因为用的人多了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如何让“微课”的生命力更持久?
2014-11-28 09:46 | arm
第一次听说微课,落伍了,哈哈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如何让“微课”的生命力更持久?[未登录]
2015-01-14 11:16 | 威客
没有接触过呀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如何让“微课”的生命力更持久?
2015-03-15 10:18 | 肖振杰博客
微营销,越来越被人重视  回复  更多评论
  
<2014年8月>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关于IDTyao

位置:北京

兴趣和研究领域:

* Instructional Design & Technology

* e-Learning in Industry

* Knowledge Management

IDTyao留言:该博客为教学设计和学习技术在企业电子学习中的应用和发展而建立,记载一些学习和工作的思考和感想。欢迎评论和交流。你也可以给我留言,我会尽快回复。谢谢!


公告:IDTyao发现近期有人抄袭该博客文章,并加上小广告发帖在eLearning世界的论坛中。这里严厉指责。若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c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留言簿(93)

随笔分类(145)

Official 资源

Tools

集思广益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