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忽然接到几个电话,不为别的事,只问节日快乐,忽然很开心。我原本不过这个节的,在商家炒作以前,闻所未闻;现在即便看到有人过,也无动于衷。可是,收到电话的祝福,有点淡淡的温馨,也许,这就是过节本来的含义。
天灰灰的,预告会有雪,还没开始下,居然有点憧憬,小小的期待。
散步时体表很冷,觉得耳朵都要冻掉了,脸绷绷的,好像不可能做出任何表情。闪进商场,本想暖和一下,可看到虚高的价位,诓人的促销,势利热情的店员,顿时没了好心情,这不是我要来的地方呵。勉强试了几顶帽子,安慰自己。
门口的小孩子个头还不高,穿成个小企鹅模样,在院子里摇摇摆摆地走,手里攒着一块雪饼。一只狗狗友好地靠过来,摇头摆尾。不解中,一口摇住了孩子手中的饼。两个小家伙都不作声,一个不撒手,另一个不松口。
城市印象是类似的,钢筋混凝土,汽车尾气,稀有的绿地,匆匆奔走的人,漠然,或者直愣愣的敌意对视,偶尔堆砌笑意的时候,一定是有求于人。我不喜欢。尤其过马路时,看到不远的车向我加速。有时我会紧跑两步,有时就忽然地心怀悲哀,甚至愤怒:这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如何的心态,对生命的漠视。我慢慢地正常速度地走,伸出右手,张开五指,作出stop手势。
或许,一个城市现有空间所居住的人,超过了它的承载时,空间的争夺是必然的。比如职场中,商场上,邻居间的公共区域等等。本是必然的竞争,由于缺乏友善态度和谦让美德,而变成恶意的争夺,现实因而赤裸裸的,丑陋不堪。这应该不仅仅是人口过多,流动人口缺乏规范管理的问题。
地铁中、通道里相互挤着的人们,有时是不得已挤靠在一起,有的人就此拐肘子、撅屁股,叫人哭笑不得;有时大家又是没有空间感的,虽然空地还有,但不顾及旁人的安全距离,依然挤兑着,多数情况下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不懂空间感的需要,无意而为之,让人不快。
前些日子看到某大款建设新农村,修了别墅,建了厂,农村真的能就此改变么?面貌的确是变了。那些旧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能因此改变么?见不得别人的好,只想着自己的田……这些想法在许多城市人身上也很有基础的,不论他们是何学历、职务。我没有发言权。但,隐隐地期待,那个答案能是肯定,而且来得更快些。
某国博物馆新近采取新举措,把背面有艺术大师签名的作品与美院学生的习作一同展出并限量发售,每位参观者只能买四幅。我认为,此举既有意义,又保证了公平竞争和公平购买的机会,还考验收藏者的眼光。如果这样的点子在中国,会不会像当年炒股一样,有人拿着全村的身份证来代买;或者像票贩导票一样买空;再不然,好东西都为某某或许是对此并不感冒的领导们预留了?我不敢往下想,想笑又笑不出来。
生存环境有待改造,也是可以改造的。生存的人如何提高“素质”?!这个词,我始终没弄明白它的含义,以往,人们都把琴棋书画样样通、刀枪剑戟件件行的人叫“高素质人才”、“综合素质”好的人,可是即便是他们,有时也做出些“素质”低、没“素质”的事。我困惑。
就要下雪了么?阳光灿烂依然,空气冰冷照旧。我知道,这个冬天肯定会下雪的,应该不止一场雪,雪中,能粉饰这个世界,银装素裹;雪后,那些灰尘和成泥,暂时不见。拥有紫外线的阳光仍能杀一点病毒,温暖一下大地。空气会更冷吧,雪前会冷,化雪时亦冷。可过几个月,春天仍会如期而来。即使病毒再滋生,甚至沙尘卷土重来。而阳光,会更灿烂,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