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kanghecha2008
博客生活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聚合
管理
数据加载中……
苦尽甘来----谈功夫茶之韵
国人品茶, 讲究色﹑香﹑味﹒独功夫茶, 乃于色﹑香﹑味之外, 更追求茶韵﹒茶韵者, 茶之精华给予品饮者的独特感受是也﹒
嗜饮功夫茶的潮洲人, 俗称 "喉底" ﹒一泡上等的乌龙茶(功夫茶专用茶叶), 喝至精彩之处, 品出惬意之时, 总会啧啧连声赞不绝口地说有 "喉底". 有"喉底",就是好茶, 够 "韵"﹒
国内各种不同种类茶叶, 不乏诸多神品, 妙品, 何以唯独功夫茶方能喝出 "喉底", 品得 "茶韵"?
奥妙得从 "功夫"说起﹒
先看喝茶﹒功夫茶的冲泡方法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小壶小杯小心翼翼地做足诸多功夫, 方才沥出小口量的茶汤, 让你趁热喝下去﹒那一口茶汤, 闻起来香, 喝下去烫, 又香又烫入得口来却是苦涩无比, 因而大凡初次喝功夫茶的人都有因此而张大口皱紧眉头的本能反应, 茶太浓也﹒正因为茶的浓度大, 溶解在茶汤中的诸多香气﹑呈味物质(椐检测, 茶的香气物质500多种, 呈味物质几十种)在口腔中﹑肠胃中与津液发生生化反应, 会从喉咙深处﹑舌根底下﹑唇齿之间, 慢慢泛出一股清甜甘爽﹑香味醇厚的细微感觉, 以致口内生津﹑津溢茶香, 香清肺腑, 气脉通畅, 不经意的须臾之间,便进入香清气爽的境界. 功夫茶冲泡过程的所有 "功夫",就是要追求这一效果﹒
再说制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类, 其制法也独具功夫﹒传说古时福建安溪有一个名叫乌龙的猎人, 一次偶然发现从山中采来的小树枝叶煮饮后香醇可口, 第二天便再采摘一些回家, 但冲泡后竟苦涩得无法入口﹒乌龙左思右想, 终于悟出原因: 第一次无意采摘的小树枝叶在背篓里伴随他翻山越岭, 颠簸碰撞的结果使小树枝叶枯萎, 边缘破碎, 可能因此而去除了苦涩之味﹒于是如法泡制, 果然成功﹒后来, 这个方法成为制作乌龙茶的一道独特工序: 摇青﹒摇青, 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正是摇青, 使乌龙茶形成绿叶红镶边的主要特色﹒摇青的功夫到家, 茶叶的潜质便挖掘得越充分﹒当然, 乌龙茶之具特韵, 也不全是摇青的功劳﹒毕竟还与乌龙茶的产地﹑气候等诸多因素有关﹒ 正是这些自然与环境的差别, 使同一道摇青做青的工序, 摇出各种不同香味风格的茶韵: 武夷系列的 "岩韵", 安溪系列的 "观音韵", 凤凰单枞的 "山韵", 台湾冻顶的 "风韵"……
喝惯了功夫茶的人爱品 "韵". 无 "韵"便觉不够味, 欠 "喉底" ﹒ 那怕是狮峰龙井, 黄山毛峰, 君山银针, 洞庭碧螺春, 都会嫌其味淡味薄味浅, 总之缺乏那种苦尽甘来, 涩过回爽, 一波三折, 寻味无穷的深层内蕴﹒
可以说, 苦尽甘来便是功夫茶之韵﹒其所以为潮洲人推崇和看重, 在于它符合潮洲人的生活态度﹒潮洲人无论浪迹何方, 总会顽强地拼搏﹒因为奔流在潮洲人血管里的全是 "苦尽甘来" 的种族意识﹒
品茶品出人性﹒品茶充满哲理﹒功夫茶之韵, 其实已渗进国人的生活意识与哲学观念, 不但是茶的升华, 也是人生观的具象﹒
posted on 2008-11-30 14:12
茶人
阅读(52)
评论(0)
编辑
收藏
刷新评论列表
只有注册用户
登录
后才能发表评论。
该文被作者在 2008-12-01 18:41 编辑过
网站导航:
博客园
IT新闻
知识库
Java博客
C++博客
博问
<
2024年11月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统计
随笔 - 1
文章 - 169
评论 - 0
引用 - 0
常用链接
我的随笔
我的文章
我的评论
我的参与
留言簿
(3)
给我留言
查看公开留言
查看私人留言
随笔档案
(1)
2008年11月 (1)
文章档案
(169)
2008年12月 (15)
2008年11月 (154)
相册
茶
搜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