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对某地的历史风物有研究的学者文人,总喜欢写什么《XX风物志》。我对潮汕文化没什么深入的了解,但是生于斯长于斯,当然会知道一些关于她的东西。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事情,因此便想把它们记下来,就暂且称之为“潮汕风物小志”吧。
1、潮州八音
潮汕方言是指流行于汕头、潮州、揭阳等市县的地方性方言,其中汕尾部分地区和海外潮汕华人聚集的地方也有潮汕话存在。我上次在惠东某地竟发现有一个村子是讲潮汕话的,而且讲的颇好,周围只有这个村子讲潮汕话,想来也是奇怪。潮汕方言以前以潮州府城话为标准,后来因为汕头经济发展,汕头影响越来越大,解放后潮汕话即改为以汕头市区话为标准。故有人称潮州话,也有人称汕头话,潮州话,质同名异也。
潮汕话有8个声调,当两个字结合时,前一个字几乎都需要变调,所以学起来比较困难。很多人到了潮汕,学了一辈子的潮汕话还是讲不标准,这是很大的一个原因。潮汕话保留了许多古词汇,比如瞑(夜晚)、秫(糯米)等,另外也有不少的马来语和英语词汇的音译,比如阿铅(铁丝)、罗离(卡车)、动角(手杖)等等。这大抵是和潮汕很多人年轻时出海过番,赚钱后又回来建设家乡有关系。他们引进了一些新的词汇和建筑、饮食等新的方式。
潮州八音具体如下:
阴平 阴上 阴去 阴入 阳平 阳上 阳去 阳入
例如 分 粉 奋 忽 云 混 份 佛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记住就是“香港警察,年老无力”,这点我在之前的一篇随笔已经谈过。潮州八音里面,阴入和阳入都是入声字,其他的为平上去三声。正由于潮汕话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习惯,包括词汇和音调,所以潮汕人在学习古典诗词方面就比很多北方人要有优势。这是因为北方很多地方都不再保留入声,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就是所谓的“入派三声”,入声已经分到其他“平上去”三声里面了。普通话就是如此。所以根据普通话我们是不能够分辩出入声字的。而旧体诗词讲究押韵和平仄,这平仄就因为入声的消失而难以分辩。举个例子,佛(fu)、忽(hu)分别是普通话里的第二声和第一声,以普通话的习惯来说,常常会以为是平声字,但其实查查韵书就知道,它们都是入声字。讲旧体诗写作的老师说,对于北方人来说,只能够多练,记住常见的入声字,对于不确定的字只能够翻查韵书。而对于潮汕人和广府人,则能够轻易分辩入声字了。
这也算是讲不好普通话的一个补偿吧。
posted on 2008-06-19 23:47
哭泣的骆驼 阅读(164)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卖弄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