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我刚从武夷山回来。当天晚上,有几个朋友不约而同的打电话给我,事先并不知道我这一天到家,所以十分巧合的,几个相互认识但平时基本不可能凑到一起的朋友这天晚上在我家相聚。恰好我从武夷山带回了点正岩水仙和肉桂,于是小范围的搞了个茶会。可以说,本地人没有不喝茶的,而我们几个又都是好茶之人,私底下我有得到什么好茶,免不了留一两泡给夫子回来试试,有剩的话,他还要带一两泡给他的老师和朋友尝尝。而我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虽然茶不多,得来也不易,多是好友所赠,但遇到懂得的人,大有一种知己的感觉,也算对得起那一两泡好茶。 犹记得某天晚上,我初次去湜怀的欣兄处蹭茶喝,临走时再三感谢,说“叨扰了,让你破费了几泡好茶”,欣兄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茶无好坏,清心就好!心里默想,欣兄为真爱茶之人。茶无贵贱,重要的在于喝茶的环境、心情,以及一起喝茶的人。三五知己在一起,即便是普通茶叶,一件盖碗三个小杯,轮流品饮,高谈阔论,亦是人生一大乐事。若是夏夜,移步户外,凉风习习,羽扇红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又何惧茶非好茶。又若是与道不同语不合者,纵高到天上去的好茶,喝起来也不是滋味。 当天晚上喝了好多泡茶,乃至我把不为外人道的陈年乌岽、凤凰肉桂单从、以及一款不知名的老茶都贡献出来,临了还搜出被遗忘很久的一泡半的南澳宋茶,试了一泡,剩下半泡给打包带走。众人大呼,来我这里喝茶,比茶馆环境好多了,更兼有免费空调和好茶。当晚另有朋友,极力邀请出去吃烧烤喝啤酒,我们一再拒绝,笑言:清谈为上,肉食者鄙。
posted @
2012-08-13 23:46 哭泣的骆驼 阅读(152)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一回来就开始怀念,武夷山的山茶花。感谢有你,旅馆总是旅途美好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亚于需要门票的地方,所以,千万不要委屈自己,更不要因随意而丧失拥有它们的机会。
posted @
2012-08-12 23:12 哭泣的骆驼 阅读(113) |
评论 (3) |
编辑 收藏
我的奶奶去去年12月份去世的。那天中午我在喝一个朋友的喜酒,接到我妈的电话后来不及告个罪就带着老婆一路飞驰回家。中途好几次难过得一边开车一边忍着泪水。等我回家的时候我奶奶已经不省人事了,晚辈们陆陆续续赶来,在她身边守了三天,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这样的一个经历,以及至亲的离去,让我一下子懂得了很多道理。虽然有些东西并不是一下子说得清的,但仿佛有颗种子开始发芽。
有许多次,午夜梦回,想到我奶奶去世之前的容貌,那满是皱纹的脸孔,干瘦的双手,偶尔发出沉重的喘息声,总会难过得不能自已。有很多次半夜醒来,妻子抱着我,轻轻拍着我,迷迷糊糊又睡了,而我脑海里就一直浮现关于奶奶的一切。即使到今日,我仍然会想起她。我也曾想过写一点东西,把我现在还记得的关于奶奶的一切记下来,但我无法像往常那样写下去。
我有时候会看着自己的身体,想象着它日渐衰老,到最后连心脏都停止跳动,血液不再流动,再也听不到身边人的声音,即使听到也无法表达我的感情。于是心里便一阵悲伤,仿佛人这一世无论过得多么精彩最后都是同样的结局,都是慢慢看着自己老去直到说不出话。但转念一想,正因为我们最终都无法摆脱死亡的结局,才更要把这短短的数十年过好,活得自在和精彩。所有的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我们也无须计较太多,贪求太多。这么一想,颇有点佛教“白骨观”的味道。现在才明白,为什么说人家说经历得越多,才会看得越开,特别是当死亡离你很近的时候,才能体会那种撒手而去的无奈和彻底。
这两年来,我的脾气越来越暴躁,曾几何时,我很自豪的说:这个世界没几个人能让我生气和值得我生气。但是现在,我却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大怒。人的心就像一匹马,唯有时时刻刻拉紧缰绳,才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一旦放松甚至脱缰,想要再次将它圈住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了。所以日常的生活就是修行,我们时刻都在修行,只有有意识的观照内心、控制自己才能让自己平和而喜悦。对照以往的我,才知道一个好的心境是多么的重要,那时候的我常常能安静下来,看看自己的心,也能轻易地发现世间美好的东西并因此而感动。我知道,我已经迷失太久,走错太多了。同时,一旦把握不住自己,内心的欲望就会慢慢放大,所求越多,烦恼越多,就像一个恶性循环一样。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先要无所住。世间一切都是如此,知易行难。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实在很难。就当做是在磨一根铁杵,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越磨越细,而一旦放松,斑斑的锈迹则会越生越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与诸君共勉。
posted @
2012-08-11 00:19 哭泣的骆驼 阅读(114) |
评论 (2) |
编辑 收藏
高中同班过一年的同学勇,自高中毕业后再无联系。去年某日看到其QQ签名写着:樱花虾爆缸了。遂与其联系,到他家讨了一些回来家中鱼缸放养。方才得知他大学学的是园艺专业,回来后在信用社上班,平时很喜欢种花养鱼。我们彼此间有很多共同话题,因此慢慢熟络起来。年初的时候,他问我要不要种睡莲,他要换盆,多出来几株,如果要的的话就送我两株。于是我得到了两颗块茎。睡莲名为海尔芙拉,据言是世界上最小的睡莲品种,花朵只比一元硬币大一点点。
拿到手后我四处寻找适合的盆,几乎跑遍整个澄海,还是看不到心仪的。无奈之下,从老厝院子中翻到一个好多年前种水仙的花盆,虽然高度不够,而且下面还开了孔,也只好将就了。把孔堵上,刚好家中还剩下为了种兰花买来的塘泥,就这样种上了。
这花算是比较好养的,一次添满水以后好几天不用浇水,放在阳台外边晒得到太阳的地方,长得特别快。中间追了两次肥,两个月后开了第一朵花。它的花期有好多天,白天的时候开放,到了傍晚又合了起来。果然是迷你睡莲,放在桌子上都觉得十分雅致。到目前,总共开了四个花,期间有两个不知道什么缘故,还没开放就枯萎了,许是我哪里照料得不好。这两天又开了一朵,拍了张照片留念。明年找个好看的小缸好好种起来。
posted @
2012-08-09 23:30 哭泣的骆驼 阅读(153) |
评论 (1) |
编辑 收藏
时光静好——摄于雨后的武夷山山茶花青年旅馆
posted @
2012-08-08 23:20 哭泣的骆驼 阅读(74) |
评论 (1) |
编辑 收藏
和同事换班,于是我连续上了好多天的日班和夜班,就为了凑到4天的假期,出去走了一趟。
第一天提前先走,所以算起来总共有四天半的时间,去了厦门、武夷山、漳州。对于厦门,除了感觉它的城市异常整洁,绿化很好外,其他真没什么让我惊喜的了。毕竟这已经是我第四次到厦门了,每次都发现住房价格比上一次更贵,鼓浪屿上的人更多了,店铺更是密密麻麻。基本上,我每隔一年都会去一趟厦门,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我并没有去什么地方逛。除了在中山路吃个晚饭,第二天带几个同行的人上鼓浪屿后,我就待在鼓浪屿的麦当劳发呆,然后去了轮渡旁边的外婆之家吃了晚饭,泰国菜并不是我很喜欢的类型,倒是老婆吃的津津有味。有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去年二月份我去厦门的时候,在厦大旁边一家卖藏香、唐卡的店里,看到一尊紫铜白度母佛像,佛像生动庄严,令人心生欢喜。当时看到就非常喜欢,奈何当时刚刚装修完房子,囊中羞涩,所以没能请回家。这次出门之前,我还想着如果去到那里,还能看到她的话,无论如何一定要结缘。为此,还和老婆商量了很久。
有些东西真的是注定的,当我再次踏入那家店的时候,发现原来摆放在楼梯旁边的佛像不见了,内心一阵失望,后来仔细一找,原来架子已经移到了收银台的后边,而那尊白度母,依旧摆放在架上。听我说后,店里的师姐也说,这就是缘分,她一直在等你过来。虽然价格有点超过我的承受能力,但还是咬咬牙,把她请了回来。代价是我老婆说下半年不能再买其他东西了。
于是,我一路抱着她,从厦门坐飞机到武夷山,再从武夷山坐硬座火车到漳州,再从漳州坐汽车回澄海。一路上非常小心,生怕有点磕碰。等回到家中,打开层层包装,确认她仍旧完好的时候,才松了一口气。
武夷山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为了去看看岩茶出产的地方到底是怎样一番风景。不知算运气好还是坏,我提前十几天就定了住宿和机票,等到快出发的时候,台风“苏拉”和“达维”都来凑热闹,而且“苏拉”还一路朝着武夷山的方向奔去。出发前我很担心会不会狂风暴雨,结果到了厦门发现风平浪静,除了一点点小雨之外,天气尚算好的。飞机也如期起飞,甚至还提前飞抵武夷山。在我们到武夷的前一天,那里下了暴雨,景区封山了。直到我们到了旅馆才刚好解封,而且也没怎么下雨。买票的过程出了点小插曲,其他一切顺利。但是这里的天气太潮湿了,恰好周末,人多得不得了,爬天游峰的时候走几步停一下,走几步停一下,花了近两个钟头。去一线天的时候更是如此,一线天里有一段十分狭窄,侧身通过都要慢慢移动,后面排了长长一条队伍,又花了两个小时。在石缝中既潮湿,又有一股异味,加上蝙蝠在你头上飞舞,那感觉真不好受。因为下过暴雨的缘故,九曲溪的竹筏停了,直到我们离开还没有恢复,算是此行最大的一个遗憾。武夷的第一天,我们下午四点就回旅馆了。实在受不了一身湿黏黏的感觉,加上爬了几个小时的山确实够呛,不如早点回旅馆休息。天可怜见,当我回到旅馆洗完澡一身舒爽的准备喝茶,天空下起瓢泼大雨,庆幸我们回去的早。据说,中途又封了山。
在武夷山的第二天,去了传说中的九龙窠大红袍,这是最惬意的地方。在两边都是峭壁的峡谷中穿行,天空飘着细雨,石径的一边是茶园,另一边是小溪,空气好得让人忍不住吸多几口。在满眼苍翠中,我们撑着伞徒步了两个小时。
我们住在武夷山景区内一个叫兰汤的小村子里,一家名为山茶花的旅馆。这是一家会让人觉得时间不够用的旅馆,旅馆有两层,楼下有个开放的客厅,摆着一张用长长门板做的大茶桌,几把竹椅。有个爬满葡萄、爬山虎和野蔷薇的院子,院子里摆着几个瓦缸,接着雨水,缸里还插着几多莲花。这里的雨季特别湿润,院子里的花草都长得绿油油的,就连青苔都特别温润。小鸟老是飞到院子里,偷吃那即将成熟的葡萄。穿过旅馆的厨房,是一间酒吧,装饰得很有感觉。酒吧外面又有一个庭院,种了几棵树、几盆花,还有一只苏牧在树下乘凉。院子有一条楼梯,可以通向二楼的一个天台,在没有雨的季节,坐在这样的天台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抬头就可以武夷山有名的三菇石(当地人经常会说:我在三菇石这里喝茶,就是指在兰汤村),往下看是满架的绿色,远处还有溪流,村子里弥漫着焙茶的茶香。你说,住在这样的旅馆内,怎能不感到自在。店里的老板热情得恰如其分,不会让你觉得受宠若惊,也不会让人觉得冷淡。住在这里,就像在自个儿家里一样。我不客气地拿着老板的肉桂自己独享,又或者招呼其他住客前来共饮,不知情的还当我就是老板了。承蒙老板厚爱,赏了我一泡牛栏山的肉桂,也就是传说中的“牛肉”,果然滋味非常,岩韵独特。
我们在旅馆在旅馆吃了四顿饭,三正餐一早餐。旅馆的阿姨非常好人的帮我们去市场买菜,几顿饭下来,十几个菜没一个重复的。我说:阿姨,你做的菜真好吃,还顿顿新花样!阿姨不好意思的说:没有啊,就是随便做做的。饭钱便宜的不敢相信,我猜也就是按照菜钱收点加工费用而已。
在旅馆的两天,一有时间我就待在楼下喝茶上网,或者跟人聊天。不记得有多久没过这样的生活了,让人舍不得离开。特别是在下着雨的山茶花,喝着正统的岩茶,与认识的、不认识的人,说着些有的、没有的话。难怪乎那么多人离开后就会想念这里了。
值得一提的是,武夷山景区分为南北景区,两个景区之间有条路美得令人窒息,兰汤村就在这条路边上,我第一次到达的时候就惊呆了,这不是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场景吗!一条延伸到尽头的柏油马路,两边都是直径几十厘米的大树,树干长满苔藓和青藤,两边的树冠交错着,遮天蔽日,就像一条长长的时光隧道。微湿的柏油马路上散落着黄叶,就像漆黑夜幕撒上一把星星。我开玩笑说,这条路虽然不算在景区门票里,但是已经值一半票价了。
期间,还去了博友阿海的家里喝茶,他家四代做茶,在他的茶室了,喝到了最传统最正宗的武夷岩茶。和他,也有许多共同话题,交流了一个下午。
第四天的晚上,从武夷山坐火车到漳州,因为买不到卧铺,只好坐了十一个小时的硬座。好久没有这样辛苦了,虽然对我来说并不算什么,但仍旧觉得老了就是老了,一年不如一年。漳州有朋友过来接我们,带我们去吃了有名的漳州卤面,然后逛了逛南山寺,碰巧当天农历六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诞辰,香火十分旺盛,也算是一个缘分。我去过一次漳州,是在夜里,当时感觉很不错。这次白天特意去上次到过的台湾路和香港路,以及旁边的文庙,虽然是颇有特色的红砖式骑楼,但建筑风格没什么亮点,也就逛过算了。吃完午饭后,乘车回澄海。
至此,一段旅程结束。虽然有些不完美,但却充满缘分,甚好。
posted @
2012-08-07 21:34 哭泣的骆驼 阅读(110)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忘了有多久没开博客听歌了吧?
你们还喜欢吗?
愿安好!
posted @
2012-08-01 23:00 哭泣的骆驼 阅读(113) |
评论 (2) |
编辑 收藏
我的家有个10平出头的入户花园,原本杂七杂八的种了两棵树,一些花,摆了一张小圆桌两把椅子。因为桌子太小,摆上一个茶盘,一个水壶,一个烟灰缸就满了。有时候想打牌就得把茶具都撤了。所以我甚少在这个地方活动。 后来心血来潮,想找一片大木板当茶桌。刚好有朋友其亲戚是做红木家具的,便到其工场看看。毕竟不是太大的生产工场,木板没有太大的,最大的宽度只有40cm。没办法,我只得选了一片非洲红花梨,让他帮我开成两片1.2m*0.4m的“中小板”,自己回家拼成1.2*0.8m。本来再长一点会好看些,奈何地方狭小,无法施展。另外,我在网上看到此类木板有1m宽的,相当惊人。顺便托老板做两个条凳,用来架木板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谁知就这样简单的切割和稍微打磨一下,都催了好几次,因为工场工人忙不过来,我这种蝇头小利人家不太在乎。最后只得妥协,让其尽快把木板做好送来,条凳我自己去想办法。前后3个星期,木板终于送到我家。后我又去路边买梯子椅子竹筐簸箕的老头儿那里定制两张条凳,老头儿告诉我,五六天就能到货了。谁知这一做又过去半个月。正所谓好事多磨,前后不止一个月才总算齐活了。 家中有diy用的各种规格的砂纸,于是我又把桌面板、长条凳子都给打磨了一遍,去掉毛刺儿。顺便拿出上次在凤凰讨来的天然蜂蜡给桌面上了层蜡。这才有点像样。再搬掉一棵树,腾出点地方。花了八块钱买了盆文竹,当然,花盆是后来买的。就这么一摆,嗯,挺好的。虽然没有笔墨香气,但好歹也是凉风习习,茶香四溢。自此,喝茶从客厅挪到了这里,美其名曰“茶室”。细究起来,三面无墙,何来言“室”?且上小图数张,以窥一二。
posted @
2012-07-30 00:36 哭泣的骆驼 阅读(182) |
评论 (3) |
编辑 收藏
去年,一时兴起在网上买了一堆小叶紫檀的边角料,刚来的时候兴致比较好,陆陆续续还买了锯子、锉刀、砂纸等不少工具和其他材料,自己diy了几样小东西。一如我往常的习惯,三分钟热度过后又会将其弃之不理。前两天闲来无事,突然想做个书签,在单位用比较方便,因为时常有电话或者有人进来,书本每隔一会就得合上打开,老是夹着支笔也不太方便,因为有时候到处找笔。
材料为小叶紫檀,两面木纹各异,美其名曰:长河、远山。
第一次尝试打牛鼻孔,有点歪了,刚开始线穿不过去,又扩大了一下,穿线的钮变得很单薄,很怕一扯就断,不过我试了一下,好像还可以。
posted @
2012-07-29 16:26 哭泣的骆驼 阅读(120) |
评论 (2) |
编辑 收藏
再好的厨师也做不出母亲亲手烹饪的家常菜的味道。
我们在酒楼里吃到的潮菜多数是用料讲究、做法精致,但潮菜也有它朴实的一面,往往能用最普通的材料,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菜肴,比如很有名的护国菜、太极芋泥等。而今天我想谈的不是我们在外面吃到的菜,而是在家里饭桌上,妈妈亲手做出的普通家常菜。
对我而言,家的味道极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母亲做的菜,这是一种其他人难以模拟的味道,是我们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一直受用的一种饮食习惯。这样的习惯也一直影响着我做菜的味道。曾有一次,我和有人谈论起潮汕家庭很常见的菜饭,他记忆中的“菜头(白萝卜)饭”是要加胡椒粉的,而我只要想到菜头饭,那必定是加了干沙茶粉和芹菜珠,并且有五花肉切成丁油爆过的香味。
这样的味道往往是一个人一生中的记忆。这种味道是一脉相承的,也许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家庭才做得出来,这些家庭必定和你有至亲的关系。当然,潮汕家庭的厨房里有很多习惯是共同的,不过今天我只想谈谈我家厨房的习惯。在我们这,常见的配料无外乎姜、葱、蒜、芫荽、芹菜,盐、味精、酱油、豆酱、沙茶。这些调料足以组成够多的组合,满足我们对不同食材的需要。在我印象中,煮鱼虾蟹必定是要放姜的,为了味道更丰富,还经常会出现辣椒、芹菜、葱头和豆酱。冬瓜、秋瓜、芋头等一定是离不开葱的,苦瓜、角瓜、油菜、蕹菜和蒜蓉一般都会成对出现。剔皮鹿(又称竹仔鱼,即扒皮鱼)一般都要放干沙茶,而炒鸡肉和鸭肉的时候,姜丝、葱段和酱油是少不了的。白萝卜无论煲汤还是做成菜饭,都离不开芹菜,而吊瓜汤如果没有芫荽的话就好比没有灵魂的玩偶。类似的还有,炒薄壳、花甲时必须有金不换的身影。所以,有时候我到朋友家吃饭,如果需要我掌勺的话,我一定会开出采购单,哪些配料是一定要买的,还要问清楚贵府厨房中调料齐全吗。我家跟我老婆家口味相差极大,但是很显然我的厨艺在她们家受到了高度好评,不过郁闷的是,我丈母娘对于芹菜芫荽姜葱蒜并不是很在乎,所以我在她们家做饭的时候总有一种愧对各种食材的遗憾。
不仅仅是配料、调料的搭配,在食材的组合上,母亲的厨房里也存在一定的规则,苦瓜煮汤时可以配猪大骨、排骨,还有水蟹、三点蠘、或者巴浪鱼;番茄做成甜汤的时候,可以加鸡蛋或者猪肝;鲜鱿鱼可以搭配角瓜一起炒,而鸭肾、鹅肾可以切成花搭配青椒。很多东西都可以做成菜饭,比如芋头、豆角、芥蓝、风瓜(南瓜)、以及前面提到的白萝卜,我有朋友说到我做过的菜,印象最深的就是芋头饭。做的时候一定要把五花肉爆成金黄,再加葱花爆香,加入切成丁的芋头和泡过的米炒过后再加盐、味精和适量的水用高压锅焖煮。这些规则都是不可打破的,它们是我印象中家的味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样的习惯或者说秘密还有很多,但我总不能把所有的菜的做法都列举一遍,特别是在这样的凌晨。而我上面所说的这些做法,一方面是要告诉大家我对家常菜味道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是想说明,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味觉习惯,套用最近很流行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种味道就是舌尖上的家常菜。每一个家庭厨房里都可以拍出一部难得的纪录片,内容想必不会太差。
我的厨艺不仅仅来自我的母亲,我的奶奶是我作为一个家庭厨师的启蒙者,我做的第一锅饭、第一锅粥、炒的第一碟菜,都是在她的指导下完成的。以至于现在我在炒大豆的时候,都会想起她跟我说:“大豆最容易熟,人家说只需要十三下鼎柳(锅铲)花”,炒苋菜时说过“苋菜最会吃肥,要放多点朥”。在她去世的这近半年里,我有无数次想起她教会我的一切,即便她已经走了,我生命中许许多多的习惯都会带有她的影子,每当想起这样那样的情形,常常难以自制的悲伤。
谨以此文,献给我在天上的奶奶,以及我那辛苦了大半生的母亲。
posted @
2012-05-25 00:02 哭泣的骆驼 阅读(162) |
评论 (1) |
编辑 收藏
国庆前在广州得遇明选师,并有幸陪他在小洲村逛了半天,在村子里一个古琴工作室喝茶聊天,感悟良多。师傅约我在地铁站碰面,一出地铁站就看到他背着个军绿色的大包,穿着一件黄色t恤和一双白色运动鞋。他笑着说,人家不要的衣服给他他就穿,他从来都不用买衣服,省下很多钱。这段时间,他每周末都会应番禺几位居士的邀请,过去给他们讲《维摩诘经》。我记得,他也曾在云门佛学院讲过这部经书,好像还讲过禅宗史。 他比以前在云门的时候不同了些,老了一些,但依然精神抖擞,一脸笑呵呵。一看到我,拉着我的手,带着我去买水喝。在不到一天的相会里,我听到他讲得最多的词是:自在,以及放下。他说要放得下,才能活得自在,活得自在就好。让我惊讶的是,中午吃午饭的时候,虽然我们点的大部分都是素菜,但是像清蒸豆腐里面还是有点肉碎,还有凉瓜炒蛋,以及青菜里的姜葱蒜,他都来者不拒。吃得津津有味,最后其他人吃不下的饭都给他吃了,菜也很少有浪费。还跟以前一样,他把掉落在桌子上的饭粒全都捡起来放进嘴里,一副怡然自得。受他影响,我自从云门寺归来后,对于掉落的饭食一般都会捡起来吃掉。只有你不心存芥蒂,你的舌头也能安然接受。谈到肉食,谈到食不厌精,师傅说了一句:那是给舌头吃的,不是给身体吃的。我突然觉得很有道理,我们追求着各种各样的美食,其结果都是为了舌头上的味蕾,而与我们身体所需并无太大关系,有时候往往还背道而驰。人生很多事情都一样,有太多的追求就会有不满,有太多放不下就不能自得自在。师傅虽然没有刻意吃素,但他并不追求肉食的味道,在他眼里,这些都是食物,是维持生命延续所必须的营养而已。有肉、没肉,都无所谓。只需要在享用它们的时候好好体会它的味道,并心存感恩就足够了。他说,吃了这顿饭我可以三顿不吃了,有得吃的时候就不要浪费。 明选师很少刻意去谈佛理,甚至往往会避开佛理,而是用最简单的道理去解释很多事情。对于他出家前的老本行,或者说到做生意,他都一套理论,我想他要是不出家,他现在必定是个成功的商人。说到孩子教育的问题,他主张由着孩子的性子,没必要强制不让他做一件事,甚至有时候要激着他去做,等到他碰壁了、吃亏了,他就会明白这件事是不能做的。这个时候再引导,会事半功倍。 在工作室喝着茶,半闭眼睛听着古琴,他舒服的说,真好、真好,你们都是仙人了。他说,很多东西是共通的,音乐也一样,古琴和交响乐也有共通的地方,敏感的人都可以听出它所表达的情感。看着他微笑的样子,我顿生敬意。那份修为我们达不到,能够时刻活在当下,不为外物所动,是大自在。 与明选师分别后,没几天他就去苏州某寺坐禅。后来我收到他的发来的短信:“金桂醉太湖,兰桨戏群鲤;笙歌孤山远,塔影泛星稀。这地方太诱人了,难怪那些北国莽原生长的皇帝一次一次下江南。活得太投入真是……唉。” 我回复:江南水乡,是出了名的柔软的,更何况是西施范蠡泛棹之地。您说是活得投入好呢还是不投入好呢? 师回道:进退自如,不随他如。
posted @
2011-10-10 21:42 哭泣的骆驼 阅读(224) |
评论 (1) |
编辑 收藏
说得没错,人果然是思乡的动物。离开了太久,心里总会想着再回去原来的地方看看。这次借着调班的机会,周末去了一趟广州。来回都坐夜班车,怎一个累字了得。好在,有一些难得的收获。 周五晚上十一点多的车,到达广州刚好是六点整。一下车就坐上地铁去看了看传说中的小蛮腰,离开广州太久了,竟连地铁站都找不到了,在天河客运站找了许久才找到入口。匆匆在小蛮腰拍了张照就前往光孝寺。和佛菩萨问了好,我发了个短信给明选师,告诉他我到了广州,正在光孝寺礼佛。他很快回来短信,说他也要来广州,让我在地铁厦窖站会合。我和明选师可以说有着很深的缘分。在我和朋友谈论他的时候,他会打电话给我;当我失去了他的联系方式到处借问的时候,他发了短信给我;当我发怒暴躁的时候,他告诉我要念佛、不要偷懒。所以我总觉得冥冥中有些东西牵引着我们。就像这次,我压根没想到他会来广州,而我也没事先跟他联系,但我们还是碰到了一起。托明选师的福,在几个居士的陪同下,我们在小洲逛了大半天。这是广州一个极其难得的仍保存着岭南水乡特色的小村,村里河道纵横,小木船随意的停靠在河边,河岸是老旧的岭南建筑,虽然略显残破,但仍不掩其魅力。后来我们还到了小洲村子深处,一个做古琴的工作室喝茶,工作室租的是当地的老房子,老得家徒四壁,但是因为古琴,因为做琴的人而变得厚重。我们就在这工作室里闲聊,听师傅讲些日常没注意的道理,听做琴的秋天和久生弹奏古琴。在喧嚣的广州,这样一个宁静的处所,让人恍惚起来。主人很热情的留我们在哪里吃晚饭,说要包饺子。无奈我约好了朋友聚餐,只得别了明选师。 在和明选师会合之前,我还去了一德路的石室,我在广州生活了三年,对石室向往已久。在的时候没想着去看看,等到回来了才觉得错过的可惜。所以这一次石室是我行程中一个重要的点。当我问了几次路,从地铁站一路寻来的时候,那哥特式的尖顶让我倍感震撼。虽然在澳门我已经看了很多美好的教堂,但石室仍然让我感到紧张。那穹顶、尖顶、彩色玻璃、大钟、层层叠起的拱券有着强大的气场。 晚上吃饭的地点选在建设六马路的黄鳝世家。到了广州才感叹大城市交通的便利,这两天的行程中我几乎都是坐地铁的,通过转线我几乎可以到达任何我想到的地方。比起以前只有3条线路,现在的广州地铁方便得多了。由于是周末的缘故,上下班的人潮少了很多,让我之前很担心的人潮汹涌倒是没怎么出现,虽然比起汕头,广州的人还是多了很多。与我一同吃饭的是两年前一起去柬埔寨以及在柬埔寨认识的几位朋友。听说我要去广州,他们坚决的说这次一定得碰个面吃顿饭。我们在黄鳝世家里吃着美味的烧鹅和冰镇黄鳝,喝着浓浓的杏仁汁煲猪肺,都在感叹两年的时候,我们还在柬埔寨的餐厅过中秋,还有一班人帮我庆祝生日。时光飞逝,转眼就两年了。两年中他们有的去了很多国家,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美国、印尼,我最远就去了四百多公里外的泉州。 晚上在椰子家借宿,喝着他的碳焙铁观音,听他讲樟林的老故事。他口中樟林的老故事仿佛永远讲不完一般,我十分羡慕他出生在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家族,樟林是厚重的,樟林的人大多是会讲故事的人。椰子常常把他最近听到的一些趣闻讲给我听,我们都对佛教、中医、老家的历史、茶感兴趣,所以总有讲不完的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第二天,广州下起了雨。我和椰子去芳村茶叶市场,买了两把茶壶,在伍哥那里喝了大半天的茶。太久没到茶叶市场了,有些熟悉的店竟然找不到了,有些熟悉的人也不在原来的店了;锦桂破落了很多,茶叶市场二楼却越开越热闹。伍哥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了,当年都是我们这些零散客户在帮衬,现在都在北京成都等地拓展生意了,谈的都是数十万上百万的生意。虽然还是很热情,但是仿佛有了一道无形的墙搁在我们中间。不仅仅是广州变了,人也都在变。不单是伍哥,那些同学、兄弟们,都不同往日了。所以我在想,广州这种地方,几年去一次就足够了,剩下的时间,还是留着自己回忆反刍吧。 我最后一顿饭是在啊舜家吃的,他去年买的房子,虽然不大,却很温馨,而且恰好在天河客运站旁边,是我此行最好的终点。非常感谢啊舜骑个单车到地铁站接我,还有gy特意从杭州飞回来,阿波带了女朋友赶过来,茶加完班也特意坐车过来(累得睡着了都坐过站了),我对此深感抱歉和荣幸。有些情分,总是不会变的。 回到澄海,已是星期一的早上五点半了。我发现原来澄城也是看得到满天星星的,还有哪一弯极细极细的新月,以及朦朦胧胧的月亮的圆形轮廓,在犬吠中显得极其宁静。买豆浆油条肠粉白粥的摊子已经摆开了,早安,澄海。
不经意点了个八菜一汤。
广州行采购成果。
posted @
2011-10-01 00:52 哭泣的骆驼 阅读(166) |
评论 (1) |
编辑 收藏
前记:近一段时间来,买的书绝大部分都是关于吃的,或者关于玩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充满旧记忆的印记。比如汪涵的《有味儿》,张新民的《潮菜天下》,巫昂的《厨房中术》,梁实秋的《雅舍谈吃》,以及还在途中的《唐鲁孙文集》,莫不是与吃有关系的。至于那些关于玩的,诸如《长物志》、《明式家具研究》等书所谈之物,也都是现如今不普及的东西了。大概我这个人是与旧记忆脱不开关系的,加之喜欢吃,偶尔自己捣弄点糊弄肚子,所以对这类书籍最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书可以当故事书一样来看,用不着太费脑筋,我是越来越懒了,太过需要脑力的书现在很难认真看下去。 最近看了张新民先生的《潮菜天下》,实在很有意思,里面关于潮菜的各种掌故、俗语、讲究,让我这样一个热爱潮汕文化的人读来欲罢不能,恨不得每样都尝个遍。就连对做饭不甚感兴趣的老婆也习惯在睡前抱着这本书细细研究。于是心血来潮,不如把我吃过的、喜欢吃的潮汕食物也来侃一侃,本人绝非专业“美食家”,吃过的东西也不多,所以取名乱弹。况且我认为,所谓美食家者,不过是游手好闲近乎厚颜无耻的吃货,试想一下,一个人除了吃其他事皆不干,还厚着脸皮指手画脚,“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仅凭一张嘴就令人争相吹捧,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人人唾而弃之。但我的梦想也就是能做一个啥事不干的吃货,因此与其说是愤慨,不如说是吃不到葡萄的酸意。 总之,乱弹者,无不谈无不可谈,反正肆意为之,算不得真。一、芥蓝 据我所知,潮汕人中极少有不喜欢吃芥蓝者。盖因芥蓝脆而鲜甜,略带苦味,食之上瘾。芥蓝是十字花科甘蓝类植物,在潮汕是最常见的蔬菜之一,其中又以揭西棉湖产的红脚芥蓝最为闻名。我在澄海没吃到过红脚芥蓝,到时有一种香菇种的芥蓝味道不赖。所谓香菇种,是指其叶柄会长出一根变态叶,成灵芝状或香菇状,所以当地人称为香菇种。这种芥蓝得在其长到二十公分左右采收,鲜嫩爽脆,甜而无渣。及至稍大,即老而有渣了。 最普通的芥蓝,是没有其他值得炫耀的特征的,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好吃。当地人喜欢吃长到二三十公分的芥蓝,带花,骨干大概有成人小指那么粗,一棵棵碧绿动人,人称“芥蓝筷”,实在再形象不过。芥蓝还没出的时候,市场上偶尔能看到芥兰苗,是农民因为播种密度太大而拔除下来的,为的是腾出空间给其他的小苗生长。这类芥兰苗味道独特,苦中带甘,并非所有人喜欢吃,也不易吃到。再有就是大棵的芥蓝了,最大的主干直径有3-4厘米,一般是去皮后斜切成片,用猪油炒。此种芥蓝选的时候要看切面,那些纤维满布的就千万不要买了,老。还有一种做法,是用来煲汤,谓之芥蓝头炖猪大骨,味道类似“大头菜”但没大头菜那么甜。我曾经在广州吃过两次冰镇鳝鱼,一个大漆盘里面是一整块冰,周围摆着一圈的白灼鳝鱼,中间则是白灼过的芥蓝片,就是上面所说的大芥蓝。碧绿的芥蓝片沾点酱油芥末,爽脆的口感在酱油的鲜甜和芥末的直冲的引领下,简直就是夏日里一次妙不可言的体验。 潮菜中炒芥蓝虽然普通,但也是很有技巧。潮菜有一名言:“猛火厚朥香鱼露”,意思是炒菜的时候火要猛,油要足,再用上好的鱼露做调味,炒出来的菜才好吃。芥蓝的炒法就是一个典型。火一定要够猛,炒出来才够脆,要不等菜都出水了,软趴趴的,就丧失芥蓝最应有的优点了;油要足,最好用猪油才够香,油太少的话炒出来的芥蓝偏苦涩,放菜入锅之前还要先用蒜蓉或蒜瓣爆香,出锅时洒点鱼露,那就是色香味俱全了。所以说,传统的美食有时跟现在讲究的健康饮食往往是冲突的,现在都认为猪油不健康,得用植物油,鱼露也不好,得用盐。对于老饕来说,太过讲究,有时就味同嚼蜡了。 炒芥蓝,比较讲究的做法是要加入替补鱼的。替补鱼即是比目鱼,潮汕沿海一般不直接吃,而是切开成薄片后晒干,在炒菜,包饺子,做肉丸时加点进去,起到提鲜的作用。某次一领导神秘兮兮地跟我说,老城区某家饺子店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其馅儿中加入了替补鱼,所以才如此鲜甜。替补干先于芥蓝下锅,过油之后再放芥蓝,吃起来很有嚼劲,又十分香甜。比较市井的做法,是加入朥粕。朥粕者,肥猪肉炸油之后的油渣也。有些人很喜欢朥粕的香味,因此有朥粕炒菜,朥粕粥等吃法。还有一种做法,芥蓝牛肉,两者亦可谓绝配,牛肉和芥蓝要分开炒,牛肉火候很难把握,太生了血淋淋的看着恶心,太老了又硬又韧,嚼都嚼不动。说到芥蓝牛肉,潮汕特色炒河粉中就很喜欢放切碎的芥蓝,无论是炒牛河还是海鲜炒,已形成固定搭配。至于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猪腩肉,肥瘦相间的猪腩肉用小火慢煎,把油逼出七八分直至金黄,然后放蒜瓣爆香,再放入先泡好、切成细丝的香菇丝,过油后菜入锅同炒。既有肉又有菜,再来一碗米饭,对我等食肉动物来说,足矣。
posted @
2011-08-20 21:30 哭泣的骆驼 阅读(278) |
评论 (4) |
编辑 收藏
我和didi有一年多没见面了。前几天他从广州回来,中午我便约了他一起吃饭。吃完饭去他家喝茶,聊了两三个小时。谈起我们许多大学同学,回忆起当时的点滴,突然感慨万千。时间真是一把无情的刀,转眼就过去几年,我们甚至极力回忆却想不起某些人的名字,只记得他的外形和事迹。而有些人还联系着并渐渐失去联系,有些人毕业后再也没有联系过,每当我想起这些人有可能以后再也遇不到,心里就莫名的难过。
我和didi是大学同班同宿舍,那时候一进宿舍门我就看到他了,他也是我在大学里面最先熟络起来的人。犹记得开学典礼上我和他用诺基亚8310玩贪吃蛇联机,那时候小刁用的也是8310。而听说小刁已经和他老婆已经结婚并生了一个八斤的儿子。在学术的道路上我们有很大不同,我一大早就知道自己不会在这个领域里面有什么成就,因此一开始就想着以后工作的事。didi比我有出息,当然可能连他自己一开始都不会想到,他会选择直博这条路。不过最后殊途同归,他还是没有选择在学术上继续走下去。因为他和我一样,都是一个活跃的人,都是喜欢热闹的人,忍受不了无止境的实验。
犹记得两年前,也是在他家,我们两个做白日梦一般意淫着要是中了五百万该怎么过日子,是买房买车还是周游世界?想着想着就忍不住叹气,唉,我们是不可能中彩票的了。两年过去了,我们都有房有车有老婆了,虽然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但是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变化很大。
三年多前,我们都在伍哥那里压了几饼普洱。其中有一饼我还特意写了一张“祝didi和bobo新婚快乐”的内飞,我开玩笑的说,等你们结婚了这个就当红包送给你们。他们去年就领证了,我说等摆酒再送你们吧。didi说他那几饼茶都喝完了,过了几年,没有当初的涩味和霸道,多了一点柔滑。我说,还早着呢,才三年,再过五年吧,我们还太年轻了。聊着聊着,didi说:有饭吃、有茶喝的日子,我们该满足啦。是啊,我们还有什么抱怨的呢?工作在外人看来很顺利,家里帮你完成了几件人生大事,接下来的也就是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了。平平凡凡的日子才是真的幸福。
现在很少有以前那种心境,泡一壶茶,电脑里播个京剧昆曲什么的,懒懒地挨过一个下午,或者一大壶茶,一把凳子一本书,坐在阳台晒太阳看书。现在想来,当时虽然兜里没几个钱,但时间有的是,日子过得却是比现在好多了。现而今虽然自力更生了,但是工作把生活的乐趣都给挤到一边了。即便偶尔有点时间,也没有了那份闲情。这闲情一旦丧失,想再养起来,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得懂得感恩,因为我们确实比很多人幸福多了。或许当我们懂得平淡的幸福时,也就是学会在幸福敲门的时候,如何开门的诀窍。
于是,该把心放宽一点,多给幸福开门。
posted @
2011-08-06 00:19 哭泣的骆驼 阅读(160) |
评论 (3) |
编辑 收藏
两个月前去了一次潮州淡浮院,一路下着小雨,到了山上雨就停了。虽然景点没什么值得玩的,不过空气真是好得不得了,权当给肺换换气吧。
几张照片,闲置一年的相机居然没有发霉。
posted @
2011-07-20 01:00 哭泣的骆驼 阅读(160) |
评论 (6) |
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