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王二十三年,函谷关令周大夫尹喜登楼远望,但见东方雾气缭绕,缓缓西来,状若飞龙,惊奇道:“此乃紫气而生,将有运而至,必有圣人西行度关。”乃斋戒。果然,数月之后,一代圣哲老子骑青牛前来。尹喜恳请他指点。老子见尹喜气质非凡,是可度之才,便为其留下五千余言《老子》。
据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东)人。约生于公元前580年(周简王六年),约卒于公元前500年(周敬王二十年)。老子曾做过周王朝的守藏史(管理藏书的史官),晚年过着隐居的生活。
在先秦时期,先后有杨朱、列子、庄子等继承和发展老子思想,从而形成了道家学派。战国末期的道家将老子与黄帝联系起来,形成了黄老之学。两汉之际,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思想与方仙道的神仙信仰相结合,形成了黄老道,老子被视为道的化身。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天师道,尊老子为教主,以“道”为最高信仰。因而,从道教创立伊始,老子就被奉为至尊天神。《老子》(又名《道德经》)是老子的主要著作,上篇言宇宙根本,含天地变化之机,蕴神鬼应验之秘;下篇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子:“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水为天一所生,得太易之精,在五行为北方壬癸水,在五常为贞,在五德为智,在五色为黑,在四季为冬,在天为雨露,在地为泉源,在人体主肾、骨。在五戒主酒。水之为物,居五行之始,禀太极之初,生於一而成於六,气属五而数在一。水之性,柔弱而不争。水之质,清纯而厚朴;水之情,妙化物之形;水之德,养育天下万物而不图报,所以水为天下万物中之至善。水之德性还有去高就下,行止自然,随圆就圆,随方就方,随曲顺曲,随直顺直,随物付物,毫不勉强,从不假作为,有自然而然之妙。所以古人以水形成的海洋和土石形成的高山,题词赞颂曰:“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以此作为修真证道的要求标准。
老子:“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玄览,指在心灵深处,以道镜自鉴自察,除去污垢。所谓玄览无疵,就是把内心直观比喻成一面最深妙的镜子,如果能够把这面镜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灰尘,即人的内心不染外物,保持最大空虚和安静,这样万物就会自然呈现在面前,为人们所认识。老聃:“人生于世,有情有智。有情,故人伦谐和而相温相暖;有智,故明理通达而理事不乱。情者,智之附也;智者,情之主也。以情统智,则人昏庸而事颠倒;以智统情,则人聪慧而事合度。母亲生聃,恩重如山。今母辞聃而去,聃之情难断。情难断,人之常情也。难断而不以智统,则乱矣,故悲而不欲生。今聃端坐而沉思,忽然智来,以智统情,故情可节制而事可调理也。情得以制,事得以理,于是腹中饥而欲食,体滋倦而欲睡。”“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无聃之母及聃之时,无母子母子之情也;有聃之母及聃,始有母子之情也;母去聃留,母已无情而子独有情也;母聃皆无之时,则于情亦无也。人情未有之时与人情返无之后不亦无别乎?无别而沉溺于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情也;难断而不制,则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则愚矣!聃思至此,故食欲损而睡可眠矣。”
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据传老聃长寿,活了160余岁。秦佚:“吾友老聃有言,生亦不喜,死亦不悲。汝可闻乎?昔日老聃之生也,由无至有,聚气而成,顺时而来,合自然之理,有何喜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散气而灭,顺时而去,合自然之理也。有何悲哉?生而喜者,是以为不当喜而喜也;死而悲者,是以为不当悲而悲也,放生时贵生,死时怕死,皆是以己之意愿而强求生来、强求死去也,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如安时而处顺,则哀乐不能入也。而背自然、违天理,合于道乎?不合于道,可为老聃好友乎?老聃好友者,遵其言而动、顺于道而行者也。吾既为老聃之友,故能以理化情,故不悲。”葬老子的时候,秦佚写了悼文:“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背景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百度链接
http://lyac5.lyac.edu.cn/xtw/xsh/uploadfile/movie/高山流水.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