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虾米网里听五一期间几个音乐节的随机电台,当很多人还在回忆94年那似乎是唯一的经典时,他们却从来不去关注现如今越来越纷繁精彩的声音。
小河的实验音乐、“山人”的乡土民谣、“阴三儿”的力量……
迷醉在这些美妙的音乐中,会时不时听到很多类似的声音:除却乐队名字不一样,他们的节奏、力量甚至是音色都是如此相似,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搞重型说唱和hip-hop的乐手身上,而且他们的歌词也并不出彩。
模仿是必须的,尤其是对待舶来品没有模仿就不可能有发展,但老是模仿并不提高就不应该了,尤其是对于一些成名的乐队。
音乐越来越多样化,随着子曰、苏阳、二手玫瑰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乐队开始走乡土化、民俗化,刚才就又听到刘东明用京韵大鼓的调调,伴着吉他唱了一曲《吃面条》,好听、有趣,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可以算作民谣么?
多样化是好事,作品多更是好事,如今各种音乐节全国开花更是好事,不说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音乐不仅仅是口水歌还可以有味道,最起码可以让摇滚歌手有更多挣钱的机会。
我只不过是在这里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