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书,等到年龄稍长之后再读,其实不是一件坏事。
任何时代的文艺作品,都是有流行性的,现在的网络小说(包括电影)喜欢穿越;那个年代的文艺作品则开始一窝蜂地围绕农村,围绕情色,刻画了种种人群的笨拙、愚昧和荒诞,《废都》(它倒是没有描写农村)如此,《秋菊打官司打官司》、《伏羲伏羲》(改编成电影后,更名为《菊豆》)如此,《白鹿原》也是如此,《白鹿原》同《废都》一样同时出版于1993年,记得当年都是以大量的情爱描写而被冠上各种神秘。九十年代中期,《废都》洛阳纸贵之时,我也看得是血脉贲张——说是读书,其实只是当色情读物欣赏而已。虽然从后来的评论看,这部贾平凹的大作也许确有深意,但我从此在没有读过这部小说,也再没有读过贾平凹的任何一部小说。初始印象的思维定势所致。也因为此书,从那时起,我知道《白鹿原》近二十年,直到如今电影即将上映,炒作异常,今日始得一读。
下午读毕,深深为王全安的电影捏了一把汗,他真能把这部书拍好?
开篇第一句“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无论从文学评论上还是我几次在书店、图书馆翻看中,早已烂熟于心。直到周一开始读起,才发现白嘉轩并不是一个浪荡子,恰恰相反,他是全书中最为正统的旧道德化身。
再继续,陈忠实从白家七个媳妇开始讲起,讲出了神话,讲出了家道盛衰,讲到了白鹿,讲到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也算是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不用读完全书,《百年孤独》的气氛就一股股从书中冒出来,虽然任何一部家族史,都会有相似的人生轨迹:恩、怨、情、仇,都会有种种世事变迁带来的深刻影响。
故事的走势让人揪心,让人唏嘘,白嘉轩因为鹿三杀了田小娥后,和他喝酒,第一次嚎啕大哭的时候,我也禁不住热泪长流:作为一族之长,风光体面一世,自己的长子居然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弃了自己的人格,放弃了家族的尊严,抛妻弃子,变卖家产,抽大烟,当乞丐,如此多的丧气,白嘉轩没有服过一次软,没有弯过一次腰,今天终于面对老兄弟,敞开心扉,将几年的窝囊和辛酸哭出来,的确让人心疼。
故事发生在新旧中国交替之时,国共两党纷争在农村的拉锯是故事的主题,小说各个年轻主人公统统都在这样的纷争中纠缠、徘徊,类似的故事在当下的剧作中倒是屡见不鲜了,无非是兄弟反目,藕断丝连,秋后算账。但20年前的陈忠实写得更为隐秘,更为老到,百灵的被活埋、黑娃的被枪杀、白孝文的戏剧性转身,乃至大学究朱先生的坟墓被掘,都写的是不显山不露水,微言大义。
年轻人虽多,但由于故事头绪太多,他们的性格塑造大多都有些单薄,陈忠实说,自己写到田小娥之死,眼前一黑,我却觉得她自从回到白鹿原,除了尿了鹿子霖一脸外,不过一直是一个提线木偶而已。而诸如黑娃和孝文、兆鹏这样经历复杂的人物,性格的转变也有很多的突兀。书中刻画最厚实的人物还是白嘉轩莫属,他的一生,做过错事,有过愚昧,一辈子保守又顽固,却从不失大家风范,大是大非拎得清,是一条汉子,当然更是作者心目中的标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