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查到我们那里的“杜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网上说是蝼蛄,不过那照片显示的明显不是我熟悉的“杜猴”,照片上的蝼蛄尖嘴猴腮,怎能跟我帅帅的杜猴相比。总体来说,杜猴和蟋蟀很像,不过个头比蟋蟀大很多,体色也没有蟋蟀那么黑。类似西方人和东方人的区别一样,杜猴可以说来自“欧美”的蟋蟀,白而且个头大。
“杜猴”,一种貌似蝼蛄的昆虫,会在田间土里打一个洞,靠吃庄稼和草为生,是农民眼里十恶不赦的坏蛋。潮汕话里又有一句话,“杜猴不吃康头草”,意思就是杜猴不会吃洞口的草。用来形容那些坏人就算做坏事也会在其他地方而不会在自己的村子,以免引起民愤。另外一个意思是杜猴不会那么傻去吃洞口的草而使自己的洞口暴露在敌人面前。
以上这些都和我要写的这篇文章关系不大。我要描述的,是小时候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注杜猴。正如前面所说的,杜猴会在土里打一个洞,洞口都会堆一些土,形成一个圆锥形的小土堆。我们只要找到了这个土堆,把土拨开就可以看到洞口了。现在想起来,我们做这件事真是有点邪恶,逼得人家走投无路,然后把人家抓住了玩弄至死,造的罪孽可不小。
好了,来谈谈注杜猴的过程和技巧。注杜猴需要准备的东西有:瓶子和小木棍。瓶子是用来装水的,木棍是用来断杜猴的后路的,具体操作见后面。那时候,我们都会从家里拿那种不能卖的玻璃瓶,比如装鱼露的瓶子啊,装酱油醋等的瓶子,或者直接到田里的垃圾堆里拣那种丢掉的瓶子或者没有破的透明袋。然后拿着它们去田间的池塘装满水,接着四处巡视,看看哪里有杜猴洞。
这是一项需要几个小伙伴配合的游戏。找到杜猴洞以后,有一个负责把水灌到洞里,而另外几个人则要负责去池塘取水,要保证连续不停的供水,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杜猴注出来。为什么说这个活动邪恶呢?因为我们用水将杜猴的洞灌满,使得它透不了气,只能乖乖的钻出来给我们抓住。根据杜猴洞的实际情况,需要的水量也不同,注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要仔细观察洞口,当杜猴将要爬出洞口的时候,赶快用小木棍从中间斜着插入到杜猴身后,将它的退路断掉。这样它就走投无路了,接着把土一扒,杜猴就手到擒来。每当抓到一只杜猴,我们就会象战场上的将军抓到俘虏一样,充满自豪感。
那时候的我们还没有优待战俘的观念,杜猴给抓到以后,我们会把它养在瓶子里,随便丢点草给它吃。然后把两只杜猴丢在罐子里强迫它们撕咬,或者用绳子绑住它们的身体,让它们跳啊跳。等到杜猴给玩弄得筋疲力尽快死的时候,有经验的我们就要使出杀手锏——“种杜猴”了。杜猴都可以种?没错,等到杜猴奄奄一息的时候,我们就在地上挖个小洞,把杜猴头朝下倒过来“种下去”,过几分钟后它们或许是回光返照吧,活力又恢复了许多。
还算善良的我们一般都不会把杜猴致死的,在它们快不行的时候就把它们放生,只是不知道这些可怜的杜猴们是否还能够见到第二天的太阳。大人们对我们注杜猴并没有太大的意见,因为他们也是这样玩过来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害虫每年不知道要吃掉多少庄稼。以我的经验,地豆(花生)田里或者风刮(地瓜)田里的杜猴洞最多。因为这里土壤较松,而且旁边就有它们喜欢的食物。当然,它们聪明我们也不傻,这些地方成了我们的重点巡视对象。
说来,我已经有十几年没见过杜猴了。前几天我还跟几个同乡的同学提到杜猴,我强烈要求他们五一回家的时候去注杜猴,一则回味小时候的欢乐,二则可以拍张照片回来给我研究,以确定这个可怜的家伙的真实身份。可惜,他们都不像我那样怀旧,我的提议遭到否决。唉,估计这辈子无缘再见到亲爱的杜猴了。
posted on 2007-05-06 00:48
哭泣的骆驼 阅读(150)
评论(2)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今天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