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公司呆一年了,本来进来前就说要动工的,可是倒现在还是老样子了,而且还在分流的行动中。实在觉得没什么希望了。
但网上投递了那么多简历,一个回音都没。看到有3年工作经验的人,他们也一样为工作而烦。唉。
在看下面的关于报道,对中国的这些不完善做法也实在觉得无奈。
据2月19日的《信息时报》报道,在新春后广州的首场招聘会上,近500家用人单位吸引了3万余毕业生求职,根据广州的承受能力,8个应聘者只有1人遂愿。在招聘会现场,由于天公不作美,寒风夹细雨将求职学生冻得脸发青手发抖,饥寒交迫中,一些实在受不了的大学生只好轮流排队。有求职者说,“我花3个小时排队才有1分钟的面试机会,找工作实在太难了!”从广州的招聘会大致可看清全国的就业形势,面对招聘会场里的残酷竞争和学生们的执着坚韧,我们有理由质问:招聘会就是毕业生踏上就业的惟一桥梁吗?
那种动辄上百家企业、上万名学生参加的招聘会,在国外基本上是看不到的,多数国家的学生都是在高校和政府联合组织的就业服务机构的帮助下,有序的进入就业市场。在英国,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部”,就是学生就业信息的主要“数据库”,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常年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络,并经常根据媒体的一则报道或广告登门拜访企业、建立联系。在俄罗斯,有全国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安置中心,每所院校还有相应的机构,教育部门对就业市场进行密切跟踪,帮助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德国,国家劳动总局及各州联邦政府的劳动局建立了一个全国通行的网络平台,用人单位和学生都可用电脑登录,免费共享就业信息。在美国,劳工部就业统计局有2000名工作人员在全国各地采集数据,发布未来十年的就业环境,分析各行各业的需求形势,每两年微调一次。这种预测结果会结集出版,为毕业生服务,成为人手一册的就业“圣经”……
posted on 2006-02-21 11:37
飘叶 阅读(81)
评论(4)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职场技巧